注册 找回密码

〓盘丝洞论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69|回复: 2

政府和媒体该为春运做些什么?[转帖]

[复制链接]
夜未央 发表于 2003-1-23 06: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深圳的媒体刊登消息,说是一个残疾人在高交会馆购买火车票的时候,被挤掉了假肢;

    媒体刊登的照片同时显示,武装的保安人员面对人潮汹涌的购票人群,如临大敌;

    广州的南方都市报报道,深圳的购票人群提前通宵排队,忍饥挨饿就是为了得到一张回家的票;

    媒体还报道,购票人群冲破了封锁用的铁马,有多少人被劫得吱哇乱叫,多少鞋子被惨不忍睹的抛弃在地上;

    深圳和广州的媒体同时报道说,深圳集中购票的高交会馆附近,卖小凳子的、卖矿泉水的、卖盒饭的无不发财多多;

    媒体说,黄牛在草坪上公开晃悠,物色对象;

    当然,媒体说,政府对于春运火车票的发售如何费尽心机,如何运筹帷幄;铁路部门如何加班加点,添加人力;公安部门如何部署警力,打击黄牛,维持治安;有人有提议,应该让武警出面组织治安,更具有威慑力……

    当然,媒体的文章和图片都不忘记报道买到车票的人是如何的欣喜若狂,同时不忘记造势:谁谁在火车站买了两天没有买到票,谁谁几年都没有回去过春节了,打算排队几天几夜也要买到票回家过年……

    如此如此,造就了两个概念:一是火车票是稀缺资源,要买的人,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然,很可能付出血汗代价一无所获;二是春节临近,人们都如逃难一般,要离开这个城市返回老家。

    春节本来是个团圆的节日,是个吉庆的节日。这个传统的日子,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因此,现在的情形就很奇怪了,明明是高高兴兴的要回家去过年,怎么却变成了要逃难一样的慌乱无比呢?

    恐慌。我相信,大凡需要离开这个城市回到亲人身边的人,每到年关临近的时候,都要患上这种购票恐慌症和出行恐慌症。心悸惶惶,真是与逃难年代的人有得一比!不过,逃难是为了躲避灾难,而春节回家则是为了享受天伦。但实际的情况是,这两者在眼前的表现竟如此的相像。

    从春运开始前的一段时间开始,政府照例就会出面,铁路、民航、公路、水运等也照旧会出面,大家的意思是,为了让大家伙能够安全顺畅的回家去过团圆年,今年的春运将如何如何等等,措施和策略都很多,仿佛给大家吃定心丸。

    然后媒体出动,这段时间,吸引人的眼球的,恐怕春运是最好的“料”。媒体一定是要造势的,不过,媒体的造势,更多的是营造了许多的紧张气氛,就如前面所形容的,买票比登天还难,不早点动手,你休想回家。于是气氛更加的恐怖起来。媒体进一步借机造势,于是就像哄抬物价一样,票,成了你梦寐以求的好东西,但是,不付出代价,休想得到!

    代价是什么?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代价一是体力,一是金钱。有时间花体力的人,去通宵排队,排他个几天几夜还得不到别人的同情;没有时间的人,可以花钱在订票点,一张票,多花个200块钱或者更多,还有的,直接找到黄牛,多出一倍的价格,也许能够拿到自己想要的票。

    这就奇怪了,很多人投诉说,开窗卖票不到半个小时,售票处就告诉大家:售罄。但是,转过身来,黄牛就诡秘的问你:去哪里?票多的是。一个票贩子得意地说:你想排队买票?你是碰运气吧?排队的窍门多,拿票的窍门更多,这年头,没有拿钱买不到的东西,但是,你的钱就花不出去。——看看,这猖獗的话,他倒是底气十足地说给大伙听了。

    看到急乎乎打算回家的人潮,政府开始了新的表态,报纸刊登说,广东某地动员600万外来工就地过年;中国青年报说,人们应该避开高峰,选择冷门线路出行,选择其他的交通工具云云。

    对于前者,动员管用吗?辛苦一年了,外出的人回家团圆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中国是传统的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春节晚会都要煽情地告诉人们:常回家看看,你有什么理由不让人家回家呢?为了什么大局吗?家庭的安定团结,才能最终让国家安定团结,这个道理多么简单。你硬是让人家相隔千里泪眼汪汪,于心何忍?你自己还知道不在家陪老婆孩子过年心里不安呢,凭什么就认为这样的处理是个好办法?

    中青报的说法就更过不去了,什么叫做避开高峰?春节的放假是统一的时间,你避给我看看!冷门路线是什么意思?家在华东,你让我冷到东北再绕回来?何况,东北的线路也是一样的热呀。其他交通工具是什么意思,如果只通火车呢?如果火车就是最方便的呢?犯不着你让我先坐飞机到某地,然后再坐汽车到某地吧?这样岂不是又增添了机票和汽车票的负担了吗?

    总之,家是要回的,作为人民,团圆是个基本的人权问题,任何人和机构都无权来干涉。

    那么,造成逃难现象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一是出行集中。这个问题不好解决,除非全国统一调度,让人们自由的享用假期,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错开一些高峰的拥挤与慌乱。

    二是黄牛经济。黄牛总是掌握了更多的票,让从正规渠道购票的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黄牛经济现象,建议有关人士研究研究,看看这个经济现象养活了多少人众。

    三是媒体造势。媒体的渲染,让我们看到,想弄一张票,比登天还难,媒体动不动就向天下告示:某日前的火车票,已经卖空。气氛于是空前紧张,黄牛于是立即涨价。

    四是疏导不力。虽然已经安排了诸如民工团体订票等措施,但显然不够。如果各地政府能够联手起来,比如A地的人在B地工作的较多,两地政府就应该联手协作,成批的安排A地的人,统一时间和交通工具从B地返回。记得早些年,某些内地政府输出劳务工的时候,曾经这么干过。但是,只负责往外送,不负责往回接,结果,出门时有序,年节到了,往回赶时,就乱套了。

    五是漠视群众。这是最主要的原因,漠视的理由有很多,关键一点,媒体也说到过,所谓外来工回去过年的提法不妥。关键的问题就在此,身处大城市的行政管理者,习惯性的叫没有本市户籍的人为外来工,他们好像天生就要比城市居民低人一等,所以,让他们排排队,没有什么。如此的观念,导致了在制定计划、落实计划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将这些普通百姓的真正需求放在应有的高度,而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需要!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有多大?人们可以拿出来公判。

    六,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中国在流动。滚滚人流,没有计划、没有疏导,多少显得有些慌乱,这也是事实。

    那么,政府和社会各方面该做些什么?
 楼主| 夜未央 发表于 2003-1-23 06: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运期精神分裂症与“正常运营”的底线[转帖]

据报道,几天前在长沙火车站拥挤的候车人群中,一男子突然间无端狂砸旁边的报亭,并砸打上前劝阻的人,后来被送到医院,医生说他“染”上了一种新“病”——“春运期精神分裂症”。说实话,春运人流的爆挤下不得这种“病”才怪,所以,除了对这位仁兄表示同情外,似乎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由头”。但是,当笔者看到另一条新闻的时候,就觉得非常生气了——面对记者的采访,某省以民工非常多而“爆挤”出名的火车站的负责人竟然在庆幸地说:春运以来火车运行没有发生事故,虽然人很多,但在正常运营。

    好一个“正常运营”,好一个“没有发生事故”,好一个“无灾便是正常”的服务逻辑。想想春运期间火车里被挤得无立锥之地的经历,想想那种叫“春运期精神分裂症”的“病”,想想上次某地火车站一位残疾人在拥挤中“假腿”被挤掉的“惨状”,这“正常运营”的底线是多么“低”?“正常运营”背后是多少“不正常”的难受和民工难熬的夜。

    好像春运期间得“春运期精神分裂症”是合理的,挤挤站站是应该的,只要把你送到目的站时你还活着就算是万事大吉谢天谢地“正常运营”了,不要再苛求什么了——春运期间乘客应该享受到的“乘客待遇”就应该打点折扣,“安全”所应该包含的内容就应该降降标准,你就“挨”着点儿吧。一声“正常运营”,乘客被挤得东倒西歪的痛苦、老人的呻吟、婴儿的哭啼、无立足之地的焦急都被简单地“化约”了——舒适的环境、贴切的服务、人性化的温暖,这些乘客本应该享有的福利都被排斥到“底线”之外。

    这种不负责任的“正常运营观”是非常“自私”的,只要不死人,只要火车不出事,只要把活人运到目的站就算“正常运营”的“自我定位”也太低级了。不管这个过程如何,也不问问乘客是不是满意,自己是不是有许多对不住乘客的地方,是不是该多加大投入做好服务——一句话,没有出现事故就算“正常运营”,你乘客不服气也不行,最多你改乘其他交通工具,乘火车的人多着呢。

    其实呢,乘客并非不通情理,笔者也不苛求铁路交通部门多少服务项目。但最起码能够有自知之明,能够理解自身服务的不足,正视乘客们的拥挤难题并尽量解决。试问,面对这春运暴露的这么多问题,作出“正常运营”这类不负责任的“自我评价”对得起乘客吗?对得起春运涨价中乘客多付的钱吗?

    (网友:曹林)
不良黑猫.月光宝盒 发表于 2003-1-23 06: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靠~!不要提春运了。。。我都累疯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盘丝洞〓

GMT+8, 2025-7-4 16:11 ,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