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盘丝洞论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48|回复: 1

全球经济局势不明

[复制链接]
五湖四海 发表于 2003-2-11 20: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林行止

  1月23日至28日,一年一度的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滑雪胜地达沃斯开幕。全球经济刚刚经历了公司财务丑闻的风波,目前又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中,因此,本届经济论坛的主题定为“重建信心”,美伊紧张局势也是重要的话题之一。对今年世界经济前景和战争风险的担忧,成为论坛参与者心中的巨石。

  环球经济前景黯淡
    “重新启动环球性经济增长”,是当前世界各国的共识,这清楚地反映了世界经济陷入低潮,稍一不慎便会堕入衰退深渊,因此大家致力谋求自救。
  经济危危乎,可从企业投资和贸易额同步下降,而工厂生产则比需求多上看出:
  通货收窄(百物价格下跌)已在日本和中国出现,其他国家恐怕亦难幸免。事实上,美国、日本和德国已处不景气(Stagnation),新兴经济从印尼到巴西,亦均在水深火热之中。大家知道,美国消费者殷切的需求虽然使其贸易赤字大增,却救活了出口导向的低成本经济,可是,这只是片面的看法,因为美国企业在海外的盈利愈来愈重要,若干跨国企业如英特尔、可口可乐和强生等在欧洲和日本市场的营业已占总额的三成左右,这意味美国经济的增长与海外市场经济条件息息相关。
  令人困扰的是环球经济前景甚为黯淡,联合国1月初发表的报告《世界经济现状及2003年前景》,指出去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长只有1.7%,今年的增长预测已从原先2.9%调低至2.75%——其中美国GDP增3%、欧盟2%和日本1%。非常明显,美国依然肩负牵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任,可是,美国市场的需求有放缓之相,日本和欧盟的增长则主要依赖“外部需求”,美元弱势持续,意味其购买力倒退,对这些出口导向经济必有消极影响。基于上述的分析,不少经济学家认为联合国指“世界经济复苏”是“世界经济正步向不景气”的委婉词。
  货币财政政策招数用尽
    中东战鼓频催,局势高危,姑勿论“解放伊拉克”是否必须动用武力,石油价格已因各油国(中东、拉美及亚洲)社会不安或政治前景不明朗可能使油产“失序”而急升(美国商业石油存货(operatioal
  inventory)已从去年7月的3.25亿桶降至今年1月10日的2.07亿桶),企业盈利因而下降,连挫三年市值“蒸发”了7万余亿(美元。下同)的股市遂因为每股盈利难有
  寸进甚且可能下跌而仍然不能看好。在这种令人沮丧的环境下,油价若因中东战事而再升,本已惊险百出的拉美金融便可能引爆媲美1997年泰铢自由浮动的危机,令全球金融体系面对更严峻的考验。
  美元兑欧元去年跌去15%,今年来美元弱势并无扭转之相,美国的贸赤若继续恶化,更大规模的资金外流(流出美元区)将带来抛售美元的热潮。美元贬值有多方面多层次的后果,唯其中最明显的是美国消费者购买进口货的消费力萎缩,其对国际贸易以至出口导向国经济的打击,不言而喻。
  加深人们扰虑的是,几乎所有货币及财政政策都“招数用尽”,现在再出“新招”,市场已半麻木,去年联储局喧哗续12次减息——减至40年来新低,“利率敏感”的股市依然不为所动;货币政策失效之后,布什政府便在财政政策上着力,可是猛增公共开支(特别是军费)及大规模减税(仍待国会通过),看来亦难激起股市波澜!股市所以对这些传统手段无动于衷,完全是“70年来股市最大泡沫刚刚爆破”,目前大多数企业和私人投资者正在疗伤(不少仍在接受深切治疗),对新刺激因之没什么反应。事实上,经济从高通胀过渡到低通胀(通缩已在门外徘徊),对高度负债的政府和私营部门,均有利息开支不胜负荷之感——利率下降本来对负债者有利,但随低利率而来的是低物价和低利润,这意味货币购买力提升、实际利息负担加重;在这种情形下,再考虑减薪削津绝不可取(士气普遍低落、有市场及有能力的员工求去),企业因而大举裁员。去年第四季美企业便削掉约25万名受薪者,这种情况今年上半年并无改善之相。
  通缩的压力来自经济学家所说的“产出裂口”(outputgap),以美国为例,在1990年代,企业界在具产出潜力(工业)设备上的资本性投资平均年增幅3.5%,但2000年下半年经济增长不足1%,2001年增长只有0.3%,去年的低于2.5%,这显示设备投资远远超逾市场需求(工业设备闲置率高),经济衰退———通货收缩便难以避免。
  美国无力救己
    二次大战后,美国工业产量约占世界工业产量之半,美元称为美金、世界银行和援欧的马歇尔计划(在1948年至1952年间,美国以低息贷款及补助金方式对欧洲各国的“经援”总额达140亿美元),重整世界金融秩序、使欧洲从战后废墟中复生,避免了世界性经济大萧条;如今形势已变,美国欲救世界经济出险境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从1980年代开始,美国便沦为净负债国,至去年底其外债为2.3万亿(约为GDP22%),国际收支平衡赤字近GDP5%,意味每天要有“外援”(外资流入)13亿才不会出洋相——
  这与实施“马歇尔计划”时美资涌向全世界完全不同。
  美国再无能力以经济手段挽救自己,更遑论世界经济;在用尽了货币和财政政策而经济和股市依旧了无生气的情形下,美国以军事力量补救经济力量之不足,进而保持“君临”世界的目的,似乎正是布什政府的“宏观策略”。耶鲁商学院院长加登1月11日在《纽约时报》那篇被广泛引述的评论,假设伊拉克“政权转替”(侯赛因被赶跑或被杀)后,重建伊拉克的费用10年内将在1200亿(战事速战速决)至1.2万亿(战争持久)之间,届时由联合国组成一个像当年监督落实“马歇尔计划”的“经济合作办公室”
  以监督重建工作,应无问题;但重建的经费何来?世界经济是否承受得了——大家对“破窗谬论”应该仍有印象——如由美国印钞支付,恶性通胀会否卷土重来肆虐?现在均是疑问。换句话说,美国现在是穷国打仗,能否一战繁荣,谁亦不敢肯定。
  (作者为香港《信报》名誉社长)

《21世纪》
用言 发表于 2003-2-16 21: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经济却一支独秀。。。。。
也许是因为这样中国才在世界的地位被重视起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盘丝洞〓

GMT+8, 2025-7-5 00:32 , Processed in 0.09360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