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盘丝洞论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72|回复: 0

日本鼓吹人民币升值值得注意

[复制链接]
五湖四海 发表于 2003-2-21 02: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继“中国经济威胁论”和“对华投资规模增大可能导致产业空洞化”的论调之后,近来日本国内要求日元贬值、人民币升值的舆论有所抬头。这些言论的产生,反映出日本对中国国际经贸角色评价的微妙变化,体现了中日经贸发展格局动态调整特征。
    日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舆论的缘起
    2002年日本经济呈现缓慢恢复的势头,但复苏动力主要来自外部。小泉政府虽大力倡导结构改革,但内需依然低迷,市场普遍感到失望。2002年上半年,日本出口因日元贬值而受益,下半年出口放缓,日本各界对经济走势忧虑加重,在内需没有大作为情况下,如何保持出口势头,避免经济再度衰退,成为关注焦点。
    日元汇率在2002年12月2日出现下跌,日本政府部分高层人士将这次短暂贬值视作一次政策转换契机,希望政府诱导日元贬值,提高出口竞争力,克服通货紧缩。日本财务省、日本银行部分官员发表了暗示将诱导日元贬值的言论。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在去年底的内阁金融会议上就表示,应考虑让日元贬值,日本通货紧缩长期难以克服,是因自中国进口大量低价商品的缘故,人民币有升值的必要,并表示就此议题谋求其他国家支持。盐川的观点引起各方面关注,在日本国内引发了日元国际汇率平衡问题讨论,并使问题焦点由日元贬值、谋求日本经济复苏转向要求人民币升值。
    主张日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社会力量
    日本政府、执政党和在野党部分要人是日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舆论的主要倡导者。以前围绕小泉政权经济政策,日本政府和执政党内部一直有分歧,但此次在主张日元贬值方面,政府和执政党内部表现出少有的一致。继盐川之后,财务省原财务官黑田东彦、继任财务官沟口善兵卫、日本自民党代理干事长额贺福志郎、保守党党首野田毅、保守新党代表熊谷弘、民主党政调会长枝野幸男、民主党代表菅直人等纷纷主张日元贬值或人民币升值。
    日本部分大出口企业希望通过日元贬值提高企业收益。日本汽车、电机、精密机械等出口关联企业总体欢迎日元贬值。丰田、本田、索尼等企业希望借此扩大盈利。本田公司认为,如果日元贬值1日元,盈利将增加100亿日元。索尼认为日元贬值1日元,销售额将增加300亿日元,营业利益将增加80亿日元。
    民间经济学界和研究机构观点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日本一些货币政策派的经济界人士认为,如果日元贬值10%,出口将增加1%,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0.3%,经济增长0.4%。如果日元汇率维持在140日元水平,进口商品价格上升,由此带动物价整体回升,利率将升高,通货紧缩有望缓解。
    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观点
    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观点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日元汇率过高而人民币汇率过低。按照目前日本经济实力,日元汇率应以150-160日元为宜。而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外贸和吸收外资增长迅速,人民币汇率明显过低。盐川表示,按中国经济实力,应将人民币汇率确定在1美元兑4.2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
    二是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增加,人民币升值已具备条件。中国外汇制度核心依然是固定汇率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一年来,并没有出现进口激增,相反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已接近3000亿美元,人民币已具备升值条件。
    三是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贸易强国目标。中国目前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是改革汇率制度良好时机。日本在1970年代高增长时期,提高日元汇率,实行浮动汇率制,企业为克服日元升值压力,纷纷提高竞争力,加速迈向国际市场。中国为实现经济贸易大国地位,可适当借鉴日本的做法。
    四是中国廉价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货紧缩,中国应负相应责任。在今年全球通货紧缩背景下,中国出口增长迅速。中国廉价产品大量出口导致日本和欧美通货紧缩,中国应使人民币升值,在世界经济中担负相应责任。
    如何看待日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舆论的产生背景
    日本国内主张日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有远期和近期、国际及国内相关背景,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一,日本经济长期发展迟缓,内部需求不足,是此次舆论产生的主要原因。自1999年至2002年10月,日本消费价格指数已经连续同比下降。日本通货紧缩已满四个年头。小泉政府执政以来,为治理日本通货紧缩,推出包括经济搞活战略、处理不良债权等一系列经济改革对策,但短期内企业破产加剧,失业增加,通货紧缩趋势有增无减。在日本政府解决长期通货紧缩效果有限情况下,日本经济领导高层开始将目光转向日元国际汇率平衡问题,希望通过诱导日元贬值,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进口产品价格,抑制国内物价下降势头。从政策层面来看,这是日本政府改革措施乏力,难以找到经济复苏出路的一种表现。
    第二,国际舆论中“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为日本国内舆论提供了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借口。“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者所强调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低价产品出口导致通货紧缩等论点,在中日经济发展形态上表现最为鲜明。中国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和日本经济长期停滞,恰好印证中国输出通货紧缩的“正确性”。结合世界舆论大背景,盐川等人表示,由于世界范围通货紧缩压力,造成日本国内工厂向中国加速转移,国内消费物价和资产价格下降。近年来,日本国内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怀有一种深刻不安,国民对国家前景感到迷惘,对周边国家存在不信任感。此时日本高层提出日元和人民币汇率问题,从政治角度考虑,将日本经济长期停滞原因归咎于中国,客观上可以转移日本国民视线,回避国民对施政者长期不能恢复日本经济的批评。
    第三,日本政府内部的政治关系考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按照2003年财政预算,日本中央和地方长期债务总和将达686万亿日元,约为2001年实质GDP的1.3倍,创下发达国家最差财政状况新纪录。由于巨额政府债务,日本已经没有实施财政政策余地。因此,诱导日元贬值,将经济政策重点由财政政策转向货币金融政策,日本政府更深一层考虑是,在小泉政权治理通货紧缩乏力情况下,如果诱导日元贬值,政策执行者将主要由日本央行来承担,因此可以将治理通货紧缩责任赋予日本银行。而日本央行总裁速水优在推行货币金融政策方面,态度一直比较消极。预计对下届央行总裁人选,小泉将把是否积极治理通货紧缩作为衡量标准,有可能把是否积极实施货币政策和人事问题结合起来考虑。
    第四,中日产业分工变化和现实经济状况也助长了人民币升值舆论。近年来中日出口商品结构竞争性因素相对上升。竞争不仅体现在第三国市场,在中国已投资日本企业和未投资日本企业之间,在面对中国、日本和第三国市场时也存在竞争关系。如果人民币升值,部分日本出口企业将受益,但也会抵消部分在中国日资企业成本优势。但对于日美贸易来说,当前日本出口企业出于对美国经济今后走向不明的担忧,倾向于通过日元贬值降低出口风险,增加盈利。因此,日本企业内部存在一定要求日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愿望。
    我国今后需要关注的问题
    日本政府在继续复苏、内需乏力情况下,有可能将日元贬值作为一种政策尝试,日元贬值的可能性长期存在。日本内阁府在2002年12月份中期经济财政方针中指出,原定于2003年解决日本通货紧缩,但由于紧缩状况比设想更为严重,预计解决时间将推迟到2005年。在日本长期通货紧缩背景下,日元整体走势将可能呈贬值倾向。美国新近财政部长等主要经济领导官员易人,并表示继续实施强势美元政策,这也为日元贬值提供一定国际空间。
    当然,日本政府和各党派内部也认识到,日本单方面行动诱导日元贬值是有风险的。日本自民党内部和经济学界对指责中国输出通货紧缩也有不同声音。但总的来看,在通货紧缩迟迟不能解决情况下,不能排除日本政府将日元贬值作为一种政策尝试,日本财务省新就任财务官沟口善兵卫明确表示,作为中期汇率方针,将依照一定日元贬值目标来运行。在即将召开的西方七国央行行长、财长会议上,日本已确定了将应对通货紧缩作为主要议题,其中对中国持何种态度,目前尚不得而知,值得继续关注。
    近来,除日本外,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媒体也提出人民币升值论,泰国央行行长也表示中国出口导致亚洲通货紧缩,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国际舆论有升温趋势。今后不能排除日本政府联合其他国家,以增加对中国舆论压力,对此应予充分注意。
   
《中国经济时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盘丝洞〓

GMT+8, 2025-7-3 18:56 ,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