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盘丝洞论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98|回复: 0

11号天使的情形

[复制链接]
妮子 发表于 2003-4-16 20: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安东尼·葛姆雷(Gormley Antony)

  《11号天使的情形》1990东京当代雕塑中心塑料、玻璃钢、铅、钢和空气

  长46cm宽858cm高197cm
这个健美的人物的伸展的、强有力的翅膀向我们表达了渴望自由的愿望。把这样一件雕塑搬进美术馆,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尽管完好地摆放在那里,但看起来似乎不太平衡。作品给人一种冥思的、故做姿态的感觉,充满着内省和牵制的含义。

  葛姆雷把自己装在塑料袋里,铸成铅模。这个紧张、危险的过程让他体验到了不同的状态以及他和自己的身体的关系。这里,葛姆雷<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341612414010912.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卡迪·诺兰德(Cady Noland)1956年生于美国华盛顿,现在纽约居住。

  卡迪·诺兰德说:“我对白纸与图片以及无名与著名之间的相通与差异有着浓厚的兴趣。”

  卡迪·诺兰德在三维空间的作品是各种现成物和来自大众媒体图片的大聚会。在她的作品中,美国梦的理想与象征与破砖乱瓦堆集在一起,这里有美国国旗、篮球筐、汽车轮胎以及霓虹灯标志。国家、政府权力的象征物也时常混杂其间,政治人物的肖像、党派旗帜、警用电棍、障碍物、手铐与脚镣、手枪和刑具都是卡迪·诺兰德的艺术媒材。她的艺术常常以冰冷的面孔出现,即使是在表现新大陆的开拓者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景象,如在1990年创作的“小木屋” (Log Cabin)中插着旗帜的碉堡。她选用的物品,时常唤起人们对美国历史上某个重要的事件与人物的回忆,例如1993至1994年间创作的,影射尼克松时代的创伤的作品“装死”(Sham Death),描写美国传媒大亨威廉姆·伦道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和他那成为恐怖分子的孙女的作品“媒体独裁者”(Press Czar)、“SLA Group Shot”,表现美国社会中的偶像人物——肯尼迪,以及偶像的敌人——刺杀肯尼迪的凶手(Lee Harvey Oswald)等等。卡迪·诺兰德是将国家的荣誉、日常用品和大众媒体混合的高手,她的作品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美国社会复杂的多面性。这里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这里是梦想的产床,也是梦想的坟墓。

  卡迪·诺兰德参加过1992年在德国卡塞尔举办的第九届文献展。

     作品: 1 我们的美国朋友,1989,铁栏杆、床架、啤酒罐、烧烤架、汽车减震器、助走器。)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341612444740478.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栅栏门(前景),1989,铝管、子弹和马具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341612452833342.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装置,1989,啤酒罐、支架、汽车零部件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34161246110941.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招贴画中的人物,1994,印在铝板上的黑白照片)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341612463743631.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341612465461462.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34161247124586.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本·沃杰(Ben Vautier) 1935年生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

  在不加任何装饰的红色背景下,作者用白色黑体字写下了这样一句法语:“艺术是无用的,回家吧”。这是典型的本·沃杰方式。长期以来本·沃杰一直对艺术的价值提出怀疑,并经常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对艺术进行调侃与攻击。他惯用的手法是用一句话来嘲讽艺术史上的等级与艺术环境。本·沃杰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对艺术采取过无理取闹的态度。他曾参加过一些互动式的行为艺术活动,并与反传统的以推翻艺术制度为目的的Fluxs 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的非常有代表性的活动包括躺在繁忙的人行道上并将脸紧贴在地面上,等着人们从他的身上跳过,或是在一个美术馆外,坐在一个桌子前,手中拿着一条写有“本为他人的画签名”的标语。他还将这些“妙语”用当今可见的任何宣传形式刊印出来,向众人发放。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341612474183616.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11号天使的情形

11号天使的情形

11号天使的情形

11号天使的情形

11号天使的情形

11号天使的情形

11号天使的情形

11号天使的情形

11号天使的情形

11号天使的情形

11号天使的情形

11号天使的情形

11号天使的情形

11号天使的情形

11号天使的情形

11号天使的情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盘丝洞〓

GMT+8, 2025-7-3 09:10 ,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