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盘丝洞论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14|回复: 2

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专家:非典时期的心理难关

[复制链接]
海明 发表于 2003-4-26 21: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央视国际 (2003年04月23日 14:27)


  新华网消息:“非典”是一种身体疾病,但在今天这个非常时刻,从某种角度讲它成为了某些人的一种心理疾病。随着国家卫生部门公布的非典病人人数的增加,一些出现疫情的大城市里一时人心惶惶,闻“非典”色变。主要表现为:一听到别人得了“非典”,就慌了神,不去认真了解“非典”是一种什么疾病,不知道怎样预防才是正确有效的,而只是凭着自己的理解,就开始瞎预防。比如,在马路上行走、骑车时都戴着口罩,不敢跟人说话,见人就躲开,道听途说地找一些药方来服用,当听说没有特效药可以治疗和预防的时候,就想到了偏方、秘方。在做完这些之后,仍然感到不放心,战战兢兢地去求神拜佛,以寻求心理上的安慰。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的恐慌是公众缺乏安全感所致。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置时的有力/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按照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学说,安全感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需求。通常,人们总是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缓解心中的不安全感,获得安全感。在一个处于转型期的社会里,我们的社会制度并不完美,社会还没有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保障体制,人们没有足够的应付灾难或疾病的信心。在这样的传染病突然袭来时,人的忧虑不仅包括了对疾病本身的恐惧还包含了对未来生活不确定性的忧虑:比如生病了怎么办?谁来支付医药费?会不会失去工作?会因此而被人歧视吗?传染给了家人怎么办?在这些因素的压力下,人容易变得脆弱,会在心理上形成更大的担忧,和更强烈的恐惧感。

  这种恐惧源于对“非典”的不了解,导致出现“过度担心”、“过度控制”。

  公众对于“非典”的恐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是一种传染病,如同当初人们对爱滋病的恐慌一样,一般人容易“闻传染色变”。 “非典”确实是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它的准确名称叫“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目前已经明确为“冠状病毒” 病原体感染所致,暂时还没有针对该病毒的治疗药物。据新华社4月21日的报道,全国共累积报告病例2001例,治愈出院1201例,死亡92例。“非典”也并没有人们流传的那样恐怖,其病死率在4.2%左右,死亡者主要原因是发病急、发现不及时、医治较晚、伴有躯体其它疾病等,而一般的病例在现有医疗条件下都能得到良好的救治。

  在面对危险的时候,出现一定程度的恐惧感是正常而自然的心理反应。但现在一些人出现了过度恐慌:他们在心理上过度夸大“非典”的实际危险性,认为“非典”时刻威胁着自己的生命,整日惶恐不安,忙于用各种不确切手段预防“非典”。就象那些每天都担心自己身体上得了某种疾病的人一样,这种心病或许真会导致某种疾病的发生。过分担心染上“非典”,每天忧心忡忡,心理负担加重,精神焦躁不安,会影响身体的健康,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反而不利于预防“非典”。

  出现恐慌心理,究其根本,是对“非典”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会导致心理上出现不安全感,继而不信任自己,而宁愿相信他人。这就使得我们不去主动获得正确的预防知识,不采用有效的预防手段,而是乱抓乱挠,跟风从众,以讹传讹,看别人做自己也学着怎么做,且不细想这么做是否真正有效。“有病乱投医,无病也乱吃药”。这样的心理反应,即不能有效地预防“非典”,还浪费了国家的医药资源,也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伤害,更减少了自己的生活乐趣,也给自己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烦恼。

  因此,我们建议,在当前全社会都在积极防治“非典”时候,我们要相信科学、相信自己,只要我们正确地认识“非典”,以良好的心态、科学的态度对待“非典”,以正确有效的方式预防“非典”,就能顺利平安地、心身健康地度过这段“非典”时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丛中教授)
 楼主| 海明 发表于 2003-4-26 21: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临床经验证明中药防治非典确实有效

央视国际 (2003年04月24日 12:49)


  上海青年报消息:沈庆法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瘟病研究室的主任,也是此次上海市非典型性肺炎中医专家咨询组成员。昨天他就中医防治“非典”与本报记者进行了一次对话。

  记者:此次中医专家组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沈:我们这次的主要任务就是从中医角度提出防治方案,及时观察动态,并且参与“非典”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目前的工作状况是,上海市中医防治“非典”有关方案已经基本拟定。

  记者:在中医学理论中,“非典”属于什么?

  沈:属于瘟病。再准确一点说,“非典”可以列入“风瘟”这一范围。风瘟多发于春季,“非典”的基本病症与其相似。

  记者:都说中药目前对于“非典”主要功效在于“防”,而不是“治”,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沈:主要在于“防”是正确的。但是从目前来看,中药在“治”上也很有作用,特别是在恢复期阶段起的作用较大。我4月10日去了广州考察。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那里收治的33名“非典”患者,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退烧的速度以及治愈的速度要明显快于没有同时使用中药治疗的病人。这家医院共有800多个床位,1000多名医务人员,由于在防范措施中使用了中药预防,现在没有一例医务人员感染上“非典”。同时,香港的医院现在也已经开始重视使用中药配合西医治疗了。

  记者: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服用中药来预防呢?

  沈:我们认为主要还是那些生活区里有“非典”患者或是疑似病例、经常出入公共场所、原本抵抗力就很差的这些易感人群比较需要服用中药。而且即使服用,剂量也应该有所控制,一般服用7天左右,孕妇和儿童也不适宜服用。

  记者:板蓝根在防治非典上究竟有没有用?

  沈:上海人青睐板蓝根和1989年的防治甲肝有关。不可否认,板蓝根有清热解毒作用,但是不是针对“非典”,我们没有科学上的跟踪和对比,因此很难认定。(钱炯)
 楼主| 海明 发表于 2003-4-26 21: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卫生部门提示 预防非典型肺炎七条措施:

卫生部门提示

  预防非典型肺炎七条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不要共用毛巾

  2、注意均衡饮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定期运动、充足休息、避免吸烟,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确保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调设备的良好运行

  4、尽量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5、不要去探视已明确诊断为非典型性肺炎的病人

  6、出现相似病症时要及时就医

  7、家长要教育儿童注意防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盘丝洞〓

GMT+8, 2025-7-6 09:53 , Processed in 0.10920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