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盘丝洞论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41|回复: 1

我看中国的企业管理 [转帖]

[复制链接]
夜未央 发表于 2003-5-19 11: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代中国(新中国建立以前)由于社会制度的落后,也由于战乱对经济的破坏,还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缺乏雄才大略,软弱,自私,企业管理水平是大大低于世界的,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现代企业管理经验,企业管理实际并没有超出手工作坊的水平。
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以前,国家逐步建立了一些有一定规模的“国营”企业,这些企业的规模的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从速度讲并不比国际上的当时的一些企业发展速度慢。正是这些企业的发展,使得中国有了一定的物质积累。这些企业在管理上也与旧中国的企业有划时代的变化。一是这些企业采取了国家直接经营的模式,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领域的体现。二是企业的管理与国家的管理和社会的管理相连接,浑然一体。(如企业办社会,人事制度,行政级别等)。三是管理方法和手段直接借用了国家、党、和社会的管理方法与手段。
怎么评价呢?首先,较之于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企业管理来说,无疑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在企业管理方面与中国社会的其它方面一同有了巨大的进步。其次,企业管理手段和方法上总的来说并不是十分落后的。一方面还是吸收了现代社会(包括苏联和西方)的许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另一方面,也有许多自己的发明创造,这些发明创造有不少是来自于党、国家和军队在战争和和平时期所形成的好的管理经验。有不少企业发展中的成功事例是西方企业也难以做到的。第三、“政企不分”的体制在国家经济和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也体现了它局限的一面。国家在背后在大力支持就好比父母对孩子的扶养和支持,到了一定时候就应当让他独立,否则这种支持也会形成对他限制和造成他的隋性。更加细密的分工和专业化的进程是社会效率的必然需要,所以政企分开,经济改革的大方向是没有错的。
改革开放以后到现在,中国的企业管理又有了新的巨大的变化。这二十多年来有以下特点:一是企业的独立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国营企业变为国有企业,还出现了很多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中国在尝试建立西方的现代企业制度。二是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完全抛弃了苏联和自己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所有特有的东西,全部向西方靠拢。企业管理进入了西化的时代。从大学的讲授的企业管理理论到大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无不是以西方企业管理为范本。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更不用说是完全按西方的方法做,同时还作为中资企业的老老师。中小企业(也包括一些国有大企业)虽然还没有真正搞清楚要怎么做,但是西化的方向也还是明确的。第三,这一时期可以看作是中国企业管理的又一次巨大的变革,而这次变革的复杂性空前,时间漫长。这次变革因为牵扯了社会太多方面的同时变革,所以到目前为止还在进行之中,并没有彻底完成。因此,企业的社会背景(法律环境、信用环境、社会风气、人才环境、科技成果积累)的发展变化对企业管理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和限制。
虽然对这一时期企业管理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是本人有以下看法。
一是从总体来说,尽管水平仍然还比先进国家低,但是中国的企业管理又有了新的进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视野更加开扩,知识更加丰富,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二是确实有一部分西方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被一些中国企业家所掌握(主要是一些大企业),在中国的企业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发挥了好的作用,部分企业因此效益有很大提高。第三,企业管理水平日益分化,差距正在一天天拉大。这也是经济发展中的正常现象,管理水平差的企业会在竞争中被淘汰。第四,问题出得也很多。企业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注意扎扎实实的批判地吸收,也没有很好地消化,有很大的盲目性。表现在这几个方面:A:相当多的企业在学习西方管理的同时忘记了中国自身在图强发展这个背景下所应当承担的责任,立场和价值观也随了别人,志气和骨气也在学习的过程中丢掉了。学习的目的变的相当模糊,许多企业因为没有了为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而办企业的志气和骨气,出发点变的相当低,战略眼光和行动策略变得十分短浅,直接影响了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和工作效率。个别企业(尤其是个别上市公司)利用某些西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所谓 “新概念”,以“圈钱”为唯一目标,不知不觉地在做损害中国、损害社会的事情(故意的不在此例),实际已经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的“企业管理”。B:中国企业在企业管理方面的自我发展和创新能力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机械地照搬、机械地模仿十分普遍。造成了企业管理上新的、洋的“形式主义”,一大堆地不发生实际做用的时髦管理方法变成企业印刷品而根本就无法落实。没有企业管理方面的自主、创新,后面的产品的自主创新,服务的自主、创新,研发的自主、创新就难根本实现,企业的长期竞争力也就很难实现,要成就世界知名的企业就没有了基础。在这方面我们与日本企业有很大的差别。单凭企业的规模进入世界500强,自己和别人都不会服气的。C:企业管理在基层员工中的认同感和参与感不高,得到的基层员工的支持十分有限。有不少工人、职员心中,管理变成了少数“高管”人员的专利。甚至有一些企业,管理成了员工心中少数人整人和其个人利益实现的工具。企业管理的信誉度在严重丧失。从这个角度讲,按西方管理的标准,也是不能说成功的。实际上,在现代社会,即使是纯私营企业,也不能完全看成“个人”的东西,企业员工的命运和利益与企业紧密相关,少数人(即使是企业的股东)损害企业的行为(也包括损害员工利益的行为)也是不能允许的,否则工人罢工的合理性就无法解释了,企业家应当自觉地看清楚这一点。更何况企业管理没有员工的参与和支持也决不可能做好,做到位,这是个最基本的道理。D: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高,社会缺乏有效的办法。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虽然在目前有很强的生命力,效益也不错,但是决不能因此就认为有很高的管理水平。倒是可以说这些企业总体的管理水平是更差的。产品质量不高,稳定性差,资源浪费严重,破坏环境,缺少研发和科技投入,不注意保护职工利益等等都是这些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的表现。如果社会不帮助他们提高管理水平,这些企业很难有长期竞争力,随着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形成“一死一大片”的结果,不利于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可以肯定的说,现在中国社会和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是不高的,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较快的提高,否则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的实现是不可能的。然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较快提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关键是要选对路。在学习世界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走自己的独立、创新之路,才是最负责任的办法。
五湖四海 发表于 2003-5-20 00: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密密的,看得有点吃力。。。。。。
我相信小例子也可以反映大事实。一个家庭,家长没有好好的管教孩子,多半是一个不和谐的家庭。——管理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发展成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作者的思想“走自己的独立、创新之路,才是最负责任的办法。”跟国家的路线不谋而合,是正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盘丝洞〓

GMT+8, 2025-7-5 16:29 ,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