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盘丝洞论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29|回复: 3

信任危机毁掉了什么? [转帖]

[复制链接]
夜未央 发表于 2003-10-19 02: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孙立平

如果一个人要在城市中租一套房子,他会去找谁?就大部分人来说,他可能会去找许多人,但偏偏不会去找那些房屋中介公司。只要你翻一翻那些买房的、卖房的、租房的、出租房子的各种各类的广告,就会发现,最后的一句话往往是“中介免谈”或“免中介”。为什么?因为现实生活给人们讲述了太多的被中介机构坑骗的故事。仅仅是在电视上,我们就可以经常看到几乎是同一个模式的故事:你交了一份押金,并且言明如果不能帮你找到合适的房子,押金将退还;然后带你去看房,如果经过几次你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房子,想要回押金,已经绝无可能。极端的情况是,过了若干天你去找这个公司的时候,已经是人去楼空。许多租房者都有这样的经历。于是,要么是自己去看,甚至去贴广告,要么是靠朋友介绍。而专门从事这种中介业务的公司,几乎个个是门庭冷落。
其实,何止房屋中介是如此,就是整个咨询中介行业都在这种信任危机中受到严重的损害。在90年代初的时候,伴随着全民经商的大潮,全国兴办了许多咨询和中介公司,但没有多长时间,其中的许多就销声匿迹了。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个行业的发展仍然是异常艰难。原因是什么地方?是市场不需要这个行业?显然不是。在现代社会中,信息越来越成为经济活动的基础条件。在国外,信息咨询和中介行业已经成为发展非常迅速的一个行业,是所谓新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信息咨询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社会中信任结构的存在,因为信息咨询要实现的是若干市场要素的对接。它不像传统的实物交易那样有明确的物品、价格甚至抵押物。如果没有基本的信任结构作为基础的条件,交易就根本无法完成。而在我国,信息咨询行业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就是这种信任结构的缺乏。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皮包公司”、“坑蒙拐骗”,几乎成了信息咨询公司的代名词,即使你是要真诚的从事这个行业,也首先要克服信任结构缺失所造成的巨大的交易成本。
几乎被信任危机毁掉的另一个行业,就是保健品行业。根据有关报道,1995-1997年三年时间,全国3000多家保健食品企业倒闭了2000多家,垮掉2/3。倒闭的原因何在?夸大其词,虚假宣传,甚至坑蒙拐骗,都是重要原因。某些名噪一时的保健品,广告上吹得神乎其神,但真实的内容却大相径庭。鳖精厂里没有发现一只鳖,蛇粉厂里没有发现一条蛇。许多保健品的广告宣传中,常利用医疗机构、医生、专家等的“权威结论”和患者的“现身说法”来获取消费者的信任。而这些“权威结论”和“现身说法”往往是子虚乌有,即使有些患者的“现身说法”是真实的,也可能是极个别现象。当这些真实的情况通过媒体而为消费者获知的时候,保健品的信任危机也就发生了。尽管“作局”的方式在不断花样翻新,如各种“义诊”、“免费体检”、“免费皮肤测试”等活动往往深入到街道和家庭。但人们不久就发现,许多所谓的“义诊”活动并非真正的“免费午餐”,而是保健品厂家与“白大褂”共同唬弄消费者一种宣传、诱购手法。久而久之,人们对货真价实的保健品也只能持半信半疑的态度了。最后的结果,就是保健品这个行业被毁掉了。
因此可以说,信任危机已经成为我们经济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一个致命的病兆。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试着用google搜索了一下“信任危机”这个名词,发现有这个名词的文献就有2400多篇;限制一下,光查中文简体网页,仍然有2300多篇;再限制一下,加上‘我国’两个限制词,还有5000多篇;将限制词换为“中国”,则有21000多篇。涉及的范围更是惊人:股市中的信任危机,司法的信任危机,注册会计师的信任危机,上市公司的信任危机,“洋文凭”面临的信任危机,电视购物遭遇信任危机,网络购物遭遇信任危机,人才职业介绍面临的信任危机,房地产中介代理中的信任危机,律师的信任危机,信用社的信任危机,政府信任危机等等。这些信任危机涵盖了我们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重要领域。如果说上述的信任危机毁掉的只是一个行业,而那些体现社会公信力的机构的信任危机所毁掉的则是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和运行基础。在这两年中,一个值得人们特别关注的现象,就是随着一个又一个股市黑幕的揭开,注册会计师的信任危机也在被披露出来。如果我们在综合性或财经类网站查找一下,就可以发现不少“会计师作假专题”。其中“银广夏事件”引发中介机构现任危机最为引人注目。事实上,“银广夏事件”不过是浮出水面而已。据新华社报道,国家审计署2001年组织对16家具有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2001年完成的审计业务质量进行了检查。在检查中,共抽查了上述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32份审计报告,并对21份审计报告所涉及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审计调查,检查发现有14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23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造成财务会计信息虚假71.43亿元,涉及41名注册会计师。一位作了近10年注册会计师的先生这样描述该行业的种种黑幕:他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真乱。只要客户肯掏钱,事务所就愿出具合格的审计或验资报告。有时,一个空壳的皮包公司竟有‘注册资金’50万元—无疑,注册会计师们‘功劳’不小”,“只需交身份证复印件和四五千元手续费,只一个星期,事务所就可帮你办妥‘注册资本50万元’的营业执照,还附上详细的评估和验资报告。据我观察,目前一半以上的公司和注册资金水分很大。”我们知道,具有审计职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不同于一般的中介性机构,它是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维护者。会计人员独立、公正、诚实的出具财务审计报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是其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然而,在这个行业中,作假帐已经形成风气。有人将其称之为经济生活中的“黑哨”现象。甚至有人断言,我国会计市场可能面临行业性的生存危机。但问题是,这个行业的危机决不是它自己的危机,而是社会公信力的危机。注册会计师提供的是诚信产品,诚信产品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千家万户的利益,涉及无数人对经济信息和经济秩序的信任。离开公正诚信,会计信息就失去价值且危害社会。只要看一下人们所说的中国股市面临的信任危机以及这种危机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关系,就可以很容易看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比如,湖北立华会计师事务所连续给湖北兴化、康赛集团、活力28、兴发集团和幸福实业等数家上市公司出具虚假业绩报表,与众多上市公司协同作弊,编制“有绩神话”。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如何对股市和上市公司加以信赖?
而对于社会生活危害最大的,则是掌握着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部门的信任危机。2001年沈阳市第十二届人代会第四次会议上,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2000年工作报告因没有达到法定票数而未获通过。这次会议上,当代表对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审议后进行表决时,在所有出席会议的474名代表中,只有218人对法院的报告投了赞成票,反对的162人,赞成票没有超过半数。半年之后,沈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五次会议,才通过了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整改情况和2001年工作安排的报告。这件事情被舆论界称为“新中国宪政史上第一次”、“中国MZ政治的标志性事件”。而在这个事件背后的,则是司法部门的“信任危机”。在震惊全国的慕马大案中,沈阳中院三位原主要负责人均涉嫌严重违法犯罪问题。而“徇私断案”,甚至以法律这种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更是屡见不鲜。根据一项网上调查,法官形象与“官僚的”、“徇私舞弊的”和“知法犯法的”等消极词汇联系在一起达到相当高的比例。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秩序的基础必然会瓦解。
一个充满前景的行业会被毁掉,经济生活运行的基础会被毁掉,社会秩序的基础会被毁掉,这就是信任危机对我们提出的挑战。
Spider女 发表于 2003-10-20 06: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不是记者?
 楼主| 夜未央 发表于 2003-10-20 07: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者
海明 发表于 2003-10-28 11: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俩位对答有趣

相对而言,现在的中国还在沉醉于过去那种一夜的泡沫暴富的心态中,所以总是着眼于眼前利益,而不顾一种长久的细水长流。

浮燥总是能杀死人,泡沫亦是如此。
前段时间,我工作的那间公司就经历了一次转型。转型的结果就是:说实话办实事的副总被请走。我们老是喜欢听到那些漂亮的语言,而经常不在意那些不切合实际的事物本质。中国人的通病:就连大圣人---孔子都曾经几次违背自己的诺言去做官,我们岂能“数典忘宗”呢?更何况中国的商人自古便是“商人重利轻信”。

在我们的童年,父母们老是拿谎言来哄骗我们:老虎来啦!药不苦的!医生来啦......我最记得的一次就是:老爸说:今天你能唱一支歌给我听,我晚上就一定给你带一盒花生糖;那一次我等了三个月,最后自己做了一大盘才过了那一把瘾。

在青年时,我们也老是给谎言包围着。诸如:我爱你,我愿意为你死,我不能一天没有你......(最容易发自肺腑之言都是这么的不堪一击)我们已经习惯了说谎和听着那些可爱的谎言,习惯了一开始就疯狂的围着谎言转,待到谎言拆穿了,才只好灰溜溜的说一声:TMD,我用最厉害的惩罚来对付你---我不理你了。

猴子下山,拿了眼前的,忘掉了理应拥有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盘丝洞〓

GMT+8, 2025-7-3 21:07 , Processed in 0.09360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