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盘丝洞论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66|回复: 0

《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

[复制链接]
夜未央 发表于 2010-4-20 01: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言:首先感谢一块同学推荐的好书!我们生活在一个几个世纪以前都无法想象的物质财富极为丰富且还在日益增长的时代,可同时,贫困、贫穷、饥荒、饥饿、各种歧视、各种不平等等现象依旧充斥于世界的每个角落。这期读书会且看诺贝尔经济学得主阿马蒂亚·森对贫困和饥荒的解读。
《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

【作者】
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是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人。他1933年生于印度,现在仍然保持印度国籍。他1953年在印度完成大学学业后赴剑桥大学就读,1959年取得博士学位。森曾执教于伦敦经济学院、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著名学府,现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森的学术思想继承了从亚里士多德到亚当·斯密等古典思想家的遗产,他对全世界各地遭受苦难的人们深切关心,享有“经济学的良心”的美誉。森的思想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联合国出版的《人类发展报告》就是按照他的理论框架设计的。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思·阿罗认为,“在社会选择、福利经济学基础理论、更广泛的分配伦理学以及与这些领域相关的测量问题上,森是一位无可怀疑的大师。”
【书透】
本书的重点是关于饥饿的一般原因和饥荒的具体原因。第1章从一般意义上引入了基本方法,包括对“权利体系”分析。之所以在详细论述贫穷概念之前就进行这一分析,是因为“权利方法”是这本著作的核心。第2章和第3章研究了关于贫困的概念和度量问题。第4章从一般意义上论述了饥饿这一特殊问题。第5章分析“权利方法”。随后几章分析了发生在世界不同地方的一些案例:1943年的孟加拉大饥荒(第6章)、1973至1975年的埃塞俄比亚饥荒(第7章)、70年代时期非洲萨赫勒地区的饥荒(第8章)以及1974年的孟加拉国饥荒(第9章);第10章是关于“权利方法”的总结,即在具体层面上分析了一般贫困与权利体系的联系。
【神来之笔】
“当代社会作为一个有着多样分配手段的复杂系统,饥荒不一定是因为源物质(这里是粮食)不够而引起,事实上甚至根本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而与人们对饥荒的心理预期、生产交换系统中的生态地位息息相关。”

【推荐理由】
我原本没有对这本书抱有任何好感,因为我主观上觉得它一定是非常枯燥的经济学著作,但我只看了它的目录与序言我就被这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折服了。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他可以获得如此的殊荣,而我们国家那么多经济学大家却得不到。如果有人看了这本书(不管你是否懂了其中的公式)你都会被阿玛蒂亚感动。因为他是真正致力于改善穷人的状况的。书中第6-9章都是用具体实例说明贫穷产生的根本原因。单就这份为贫苦大众而研究的心意已然超越许多道貌岸然的家伙们。
【下载/购买】
电子版:PDF下载地址

纸版书:卓越网断货;当当网15.20
【同类书籍】




转载自小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盘丝洞〓

GMT+8, 2025-7-4 05:30 ,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