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盘丝洞论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53|回复: 0

『周末读书』之《重新发现社会》:从江湖到社会

[复制链接]
夜未央 发表于 2010-8-17 11: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言:祖国、人民、政府、社会、自由、平等,这些字眼,天天见到说到,但你了解它们真正的含义吗?就请《重新发现社会》给出你答案吧!感谢VZ童鞋的推荐!
《重新发现社会》

【作者】
熊培云,1973年生于江西农村。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与传播学。思想国网站创始人。 过去或现在与熊培云写作相关的职业主要有:《南风窗》杂志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东方早报》、《亚洲周刊》、《凤凰周刊》等知名媒体专栏作家、社论作者及特约撰稿人;南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其文字构通理性与心灵,自由、明辨、宽容、温暖。近年来在海内外华文媒体发表评论、随笔千余篇,致力于建设一个人道的、人本的、宽容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思想的中国与世界。 代表作有《思想国》(中国友谊出版公司),译著有《中国之觉醒》(法文,香港田园书屋)。
【书透】
《重新发现社会》对身处“历史三峡”中的中国及其前途作了一次通盘思考,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历史、文化、互联网等领域。作者以“中国,重新发现社会”为大脉络,既条分缕析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又提纲挈领地记录了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的革命性成长。如何超越左右纷争,重建国家伦理底线;如何重新焕发社会的活力与创造、扶正个体的权益与价值,即在“自由即秩序”的条件下建设一个“新新中国”,是本书探讨的重点。
至于作者为什么对中国未来有信心,读者当能从本书中找到答案
【神来之笔】
[blockquote]“那些真正推动人类进步者,因为将自己归属于时间而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生。人首先应该爱的是时间,其次才可能是空间。时间之爱是面向个体的,是绝对的,那是我们唯一的存在;而空间之爱则是相对的,是面向公众的,是通过物质或精神的契约才得以实现的。一个人,如果生于猪圈,便说自己“热爱猪圈”,这种“爱猪圈主义”显然不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必要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断定这是一种“以空间之名限制或屠杀时间”、灭绝人类未来与希望的庸俗情感。是故,我愿意以更广阔的视角将我所热爱之国视为时间之国,一种立于时间维度上的精神与思想之国,而非空间意义上的逆来顺受或与生俱来的‘嫁鸡随鸡’式的地理之爱。”
“做一个在时间里耕耘的人远比为空间疲于奔命可靠得多。回顾历史,多少国家因为对空间的迷信(比如罗马、苏联)而丢失时间——美国将来又会怎样?其实,人亦如此,无论占有多少疆土与财富,如果不能在时间上做自己的主人,其所拥有的仍不过是贫困的一生。真正的强者是能够把握自己时间的人,是做时间之王,而非做空间之王(或者奴仆),因为只有这样的时候,他才可能是自由的。”
“正是基于上述思考,我在2007年《新京报》的新春社论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如果说中国是我们地理上的故乡,那么这个时代就是我们时间上的故土。如果说我们精神的疆土就是国家的疆土,那么我们生命所创造的价值就是时代的价值。不管我们正见证着怎样的繁华与荣耀,经历过怎样的忧惧与坎坷,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我们一生的机遇。我们手握的时间与生命,正如我们所拥有的智力与权利,都是我们一生的资本’”
“人是时间单位而非地理单位,而且必先站在时间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们才有条件回到人与历史本身。我以“把一生当做自己的远大前程”警省自己,其实这句话同样适合劝诫一个国家。我自知我最真实的居所是时间,而非空间,这也是我为什么愿意站在个体权利与生命的角度而非空洞的国家利益的角度思考中国命运之缘由。 ”
“所有真心关注中国命运者,理应回到每一位国民的具体命运中来。当“重新发现社会”之旅程又一次铺开,让我们从空间回到时间,从国家的命运回到个体的命运,让时间站在我们一边。”
[/blockquote]
【推荐理由】
我们也许可以逃离“真理病”的纠缠,却无法回避“真理梦”的需求。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真理梦,他需要这个梦来诠释自己和世界,驱赶渺小面对浩瀚时所产生的焦虑不安。
不幸的是,似乎只有少数人学会了如何自主编织梦境。余下那些人,却不得不在他人提供的众多候选梦境中做出选择,然后被这些梦境洗礼、淹没。
如果你决意要被淹没,那么我推荐你熊培云的梦境。它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与当下正在破灭的旧梦境以及其它正在被推销的新梦境相比,它很可能是众多候选梦境中“最不坏”的一个。
如果你问我做了这个梦后有什么感想,我会说:好像那些读书破万卷的人,都会升级成一种叫“联结者”的特殊动物。这种特殊的动物拥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就是能够在不同的梦境间游走,并在它们间建立起桥梁,促使它们联结在一起,交媾并孕育出全新的梦境。熊培云就是这种特殊动物的杰出代表,他采撷旧梦,再以充满解释力的文字为针,用充满表现力做线,穿针引线,编织新梦,将一种朦胧的信念,变成一幅清晰的地图。(来自 豆瓣网)
【下载/购买】
电子版:在线阅读PDF下载地址

纸版书:卓越网当当网
【同类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盘丝洞〓

GMT+8, 2025-7-4 20:18 , Processed in 0.12480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