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考德威尔•埃塞尔斯廷便与妻子开始素食饮食。大约在同时,他开始了一项长达12年的研究,目的是想确定素食对人体到底有什么作用。他找来一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让其中18人开始素食,并服用一定量降胆固醇药物。
他规定,这些病人的每日饮食中,来自脂肪的卡路里必须低于全天能量需要值的10%。10%之所以是分界线,是根据心脏病发病率低的国家与地区的人群饮食与能量消耗确定的。1999年8月1日,埃塞尔斯廷医生将研究结果发表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结论一时轰动,该研究认为坚持素食饮食方式的病人,其血脂水平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
此后,这项研究继续在进行,埃塞尔斯廷医生也在持续追踪那些素食病人。2007年,他将这项试验写进《心脏疾病的逆转与预防(Prevent and Reverse Heart Disease)》一书。
《心脏疾病的逆转与预防》的主要观点是,改变我们的饮食就能改变——更准确点说,是阻断——心脏病。以植物性、低脂肪为基础的饮食,可以阻断心脏病进展,逆转疾病状态。
迪安•欧尼斯是加州非营利性组织、预防医学研究院的创办者,同时身为加州大学临床教授。二十一年前,他在《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发表研究,将自己主持的一项名为“生活方式与心脏疾病试验”公之于众。
他招募了一群冠脉疾病患者,要求他们按照他制定的生活方式(低脂饮食、戒烟、适度锻炼)去做,结果证明生活方式像一种神奇的药物一般,有效改善疾病症状与相应评分。
2008年,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入《频谱:健康乐活、减重长寿的科学方法(The Spectrum:A Scientifically Proven Program to Feel Better,Live Longer,Lose Weight,and Gain Health)》。欧尼斯强调的是生活方式的转变,绝非单纯的饮食变化。
有评论称,欧尼斯的方法虽好,但是难于坚持。换句话说,完全按照此书的建议生活,无异于人生样貌的重新划定,这需要身体锻炼,又需要放松精神。让我们看看欧尼斯医生的生活方式大改变,都包含什么内容吧?
首先,在饮食方面要保持极低脂肪,要进行运动,比如慢跑等有氧运动,还应对肌肉进行阻力和灵活性训练。此外,要懂得压力管理与调试,可以通过瑜珈和冥想来完成。
克林顿在评价此书时回忆道,“1993年,希拉里邀请欧尼斯医生培训白宫、戴维斯营和空军一号里的厨师,为我们的健康做咨询建议工作。按照他的建议去做后,我感觉很好,体重也有降低。” 借鉴“中国健康报告” 坎贝尔父子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倡导以植物为基础的饮食,认为以肉类为基础的饮食与许多慢性疾病有关。书中所研究的中国人群主要生活在上世纪80年代。 2005年,美国得克萨斯的一家小出版商出版了一本书,题目是The China Study,作者是一对父子搭档——柯林•坎贝尔和托马斯•坎贝尔Ⅱ。令作者与出版商始料未及的是,这本书出版后大获成功,至今销量累计逾50万册,长期居于各种营养指导书排行榜首位。
书的作者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坎贝尔父子,书的内容则是根据他们与牛津大学及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研究者,就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得来。2006年9月,此书中文版,也就是《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出版。坎贝尔博士的主要观点是,以动物肉类为基础的饮食与许多慢性疾病有关系,而以植物为基础的饮食是最健康的。
与埃塞尔斯廷医生的观点不同的是,坎贝尔博士并不使用“素食”或“素食主义者”之类的词汇。若按照这个意义,素食的出发点是由于生态环保或动物权利保护。将素食用植物性饮食来替代,更符合科学规范。
必须说明的是,坎贝尔父子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所研究的中国人群。他们生活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陈君石研究员在此书中文版序言中谈及,“1983年到1989年间,在中国的24个省、市、自治区的69个县开展了三次关于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调查。”时至今日,中国的营养膳食结构的变化可谓巨变。
此外,《中国健康调查》所关心的中心议题,是在西方已经逐渐成为热点的肥胖、糖尿病与常见癌症。而在当时中国,在那个生活条件与物质资料相对清贫的时代,中国的肥胖、糖尿病发病率非常低。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人饮食的日益精细,能量过于富余,中国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糖尿病大国。
2010年3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调查的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达10.6% 和8.8%,总体患病率已达9.7%。同期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15.5%。根据这次调查结果所做出的推算,我国总糖尿病患病人数达9200万以上,糖尿病前期人数达1.48亿以上。
素食的“法国悖论”
素食或许不是保持苗条身材的唯一途径,比如“法国悖论”:除慢进食、小分量外,还包括更喜鱼肉、进食低糖、少零食、拒绝美式食品(碳酸饮料、油炸类)。 为了健康生活,为了苗条的身材,一定要坚持素食吗?答案是不一定。比如说,“法国悖论”一直是营养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一般意义上的健康生活方式,法国人并不占什么优势,但他们的心血管病发病率却相对较低。有分析认为,法国人喜饮红酒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低的原因。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未能经过实验验证。
曾在美国多所医学院任职、克林顿当政时的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局长大卫•凯斯勒(David A. Kessler)博士则在著作《饕餮的终结(The End of Over Eating)》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观点。他指出,法国人用餐时间更长、点餐分量更小或是造成他们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心脏疾病病死率较低的关键。
比如说,大分量的食物,常让人不自觉地多吃。美国人特别爱好大分量的食物。2003年,美国费城大学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联合研究发现,美国的食物分量同比法国大25%。这一情形几乎遍及所有餐馆,如必胜客、硬石餐厅、中国餐馆,就连小酒馆和冰淇淋店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