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盘丝洞论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62|回复: 1

[转帖]21世纪初期国际安全形势分析(一)

[复制链接]
天知道 发表于 2003-4-25 10: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1世纪初,和平与发展仍将是世界面临的两大主题。国际形势的基本发展趋势将是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军事高技术化、社会信息化。在这一总的大趋势之下,国际安全形势总体上还将继续保持缓和势头。但不稳定、不安全因素依然很多,特别是在国际安全领域中仍将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一、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可以排除,但地区性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将难以避免
   
    今后10年以及更长的一段时间内,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力量结构己发生根本性变化。曾经最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美、苏两超及其领导的军事集团,一个解体和解散,另一个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俄罗斯取代苏联后已不再具备与美称霸的实力。二是和平与发展更加深入人心,发展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最优先考虑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国家把主要精力放在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竞争上,不再仅仅着眼于争夺军事领域的单方面优势地位。三是世界正加速从两极走向多极,大国在相互竞争的同时,相互依存和制约也在进一步增加。尽管超级大国谋求建立“一极世界”,但这种企图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抵制和坚决反对。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四是国际上遏制冲突和战争的力量将继续发展壮大,特别是随着国际安全机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将得到更加有效的遏制。五是尽管冷战后武装冲突连绵不断,但从目前看,各种冲突和战争,即使是高技术战争,其目标、规模、强度等局限性增大,可控性进一步增强,不易演变为世界范围的大战。
   
    但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并不能改变中、小规模冲突不断的基本趋势。天下仍不会太平。冷战结束以来,每年发生的危机、冲突和战争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冷战时期。据统计,从1945~1989年的东西方冷战时期,世界各地发生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为197起,每年4起多。而自1991年底冷战结束以来的8年间,共发生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计92起,平均每年10多起。当前世界各地依然存在至少几十个重要潜在热点,如处理不好,仍可能演变为冲突和战争。从近年来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的情况分析,未来10年,总体上讲,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仍将难以避免,领土争端、民族矛盾、资源纠纷、权力争夺、外国干涉等因素将是引发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的重要原因。特别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将继续是造成世界不安宁的主要根源。估计今后10年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大体上将维持在每年新发生5~8起之间,并将继续是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安全乃至国际安全的重要因素。
   
    二、美国等西方国家动用武力的倾向增大,新干涉主义有所抬头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依仗其经济、科技和军事优势,在处理国际和地区安全事务中威胁动武甚至直接进行军事干涉的倾向明显增强,这对国际安全形势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消极影响。有关材料显示,在1946年至1989年期间,美国对外军事干预约125次,平均每年2.8次。但90年代至今,美国己先后进行了40多次海外军事干预行动,平均每年4次之多。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科索沃战争,反映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军事干涉主义有新的发展,并预示着今后一个时期,美国等西方国家还将更多地对他国进行军事干预。
   
    美国等西方国家军事干涉主义倾向增强,首先是由西方在国际关系中占据的强势地位所决定的。从发展趋势上看,这种状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其次是国际主要力量的对比失衡,美国作为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增大。此外,当今世界缺乏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军事干涉主义进行有效遏制的国际机制,这也是造成其动辄进行武力威胁和使用武力的重要原因。
   
    军事干涉主义将是以冷战思维为思想基础的旧安全观在21世纪的一种突出的表现形式,它与国际社会倡导的对话、合作的新安全观是背道而驰的,也是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逆流而动的。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制止种族屠杀”等旗号对南联盟动武,但科索沃问题远未得到最终解决,巴尔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形势还可能出现新的动荡。可见,西方军事干涉主义将是对未来国际安全的一大挑战。因此,反对霸权主义和军事干涉主义将是今后一个时期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面临的重要任务。
   
    三、世界各国将继续深化军事调整,加强质量建军
   
    21世纪头10年将是世界各国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时期。有关国家特别是主要大国将继续深化军事调整,把加强质量建军、提高国防能力作为实现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预计,世界各国以军事革命为动力的高技术建军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发展趋势是:
   
    在军队规模上将更加小型化。精兵政策仍将是外军进行高技术质量建军所遵循的一项准则。因此,今后各国军队规模还将进一步向小型化、轻装化发展。在人员组成上实现职业化。军队职业化已成为高技术质量建军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越来越多国家军队建设的发展方向。今后10年,各国军队职业化水平将有一个较大发展。在作战指挥上走向一体化。今后军队的指挥层次将继续减少,更加灵活高效,并将建立更加适合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的一体化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2010年前,美、日等国都将启用更加先进的军队自动化、一体化指挥系统。
   
    在部队建设上实现数字化。美军在2010年前将组建成完善的数字化部队。西欧、俄罗斯等国也在加紧研究和试验。数字化部队的建立,将大大提高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在作战方面强调机动化。各国将更加重视快速反应部队的建设,着力提高部队的应急反应、战略机动、快速部署和紧急干预能力,更加注重部队的机动作战问题。在武器装备上突出高技术化。各国将充分利用军事技术革命成果,重点发展高技术常规兵器,特别是信息战武器、精确制导武器、隐形武器和非杀伤性武器,以及武器的远程打击能力。攻击目标精度、杀伤威力都将进一步提高。(待续)
 楼主| 天知道 发表于 2003-4-25 10: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冷战思维还会继续存在和发展,但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21世纪初仍将是旧的两极格局向新的多极化战略格局发展的过渡时期。期间,新旧两种安全观念的斗争仍将是错综复杂的。以强化军事联盟和扩大军事集团为基本特征的冷战思维还会顽固地存在下去,并对新旧格局的转换进程带来不利影响。
   
    美国等北约国家将继续强化以西方为主体的军事集团。其主要措施将是继续推进北约扩大进程。北约将根据其21世纪的“战略新概念”进一步推动东扩计划。预计在2010年前,北约还可能吸纳新成员。北约防御范围将从以欧洲地区为主,转向处理包括其成员国领土外可能出现的“周边事态”等地区危机。北约在对南联盟实施军事打击基本得手后,其充当“世界宪兵”角色的意图将更加突出。但北约东扩必将继续遭到俄罗斯的坚决抵制和反对,并可能引发北约与俄罗斯关系出现新的冷战状态,这也是北约不能不有所顾忌的。
   
    与北约东扩遥相呼应,美国也将继续强化与亚太地区有关国家的双边军事同盟关系。在日本通过日美新的“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之后,两国的军事安全合作将进一步强化。美国与韩国、菲律宾、泰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双边军事同盟关系也将得到新的加强,以此实现美国主导亚太地区安全事务的战略图谋。
   
    在国际事务中,联合国宪章赋予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行动中极其重要的作用。从目前看,以联合国为基本形式的国际维和机制已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在南联盟问题上,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最终不得不把科索沃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决定的事实也充分表明,美国等西方国家要完全绕开联合国的企图并不能得逞,今后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作用仍是不可替代的。但科索沃危机也表明,在未来国际维和行动中,联合国也将受到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更多的干扰,因此今后捍卫联合国宪章精神和联合国的权威将成为冷战思维的旧安全观与主张安全合作为特征的新安全观斗争的焦点。
   
    五、裁军与军控领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防止武器扩散将成为关注的重点
   
    在21世纪初,国际裁军领域仍将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美国为保持其军事优势,一味要求其他国家裁军,而自己却从不进行实质性裁军,并将继续加大对国防的投入。美确定2000~2005财年国防预算比原定计划高出1120亿美元,且主要瞄准尖端技术领域;二是科索沃战争有可能刺激一些国家和地区加强军队建设的欲望,从而导致出现新的军备竞赛势头;三是一些已经达成的裁军协议的修改、落实工作进展缓慢,有的则可能处于久拖不决的状况,使裁军协议难以落实;四是有的国家不仅不进行裁军,相反继续进行扩军。如日本冷战后至今未进行大幅度裁员,还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二军费大国的巨额开支,不断提高部队装备水平,加强军队高技术质量建设。从装备上讲,日本已达到亚洲乃至世界一流水准。
   
    在军控领域,21世纪初的国际社会将面临两大严重挑战:第一,核军控有进一步失控的危险。南亚地区最具危险性。印度核试验后拒绝签署有关条约和协议,并加快核武化进程。印度还宣布将在2000年建造核潜艇,并宣称具有生产包括中子弹在内的任何核武器以及运载工具的能力。巴基斯坦也采取针锋相对措施,一面发展核武器,一面研发运载工具。如果国际社会不能对南亚地区的核军备竞赛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坚决制止,不仅将加剧印巴之间的核军备竞赛,而且也将破坏已经建立起来的国际核军控安全机制。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更是对国际社会核军控努力的一个沉重打击。第二,导弹及其技术扩散问题日益尖锐。美动辄使用武力及其加紧实施NMD(国家导弹防御)和TMD(战区导弹防御)等导弹防御计划,有可能导致更多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及运载工具的扩散。特别是美、日等国有意夸大朝鲜所谓的“导弹威胁”,借此在东北亚地区与日本联合开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打破了该地区战略平衡,造成导弹技术扩散。另外,美日还试图将台湾拉进TMD计划。此举是明目张胆地干涉我国内政,更是不能容忍的。
   
    在军控领域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美国一方面大讲特讲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而另一方面却不加限制地大肆进行其他常规武器的扩散。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推销大量军火,一直是世界头号军火商。目前绝大部分冲突地区交战双方使用的都是美国武器,这是造成一些国家战乱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从经济利益出发,今后美国等西方国家仍将把促进军火出口作为其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
   
    六、恐怖活动、难民潮等跨国问题对国际安全造成的威胁将进一步增大,威胁多样化特点更加凸显
   
    21世纪初,世界面临的安全威胁将更加多样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绝大多数国家面临的不再主要是军事上的入侵或进攻等一类的直接威胁,而是更多来自其他方面的非军事威胁。主要包括:
   
    首先,在政治上,西方国家利用其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导地位,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推行西方的价值观,对他国进行政治施压,干涉他国内政,这仍将是国际关系中长期存在的一种现象。今后在人权问题上的斗争将是长期的。
   
    其次,利用经济手段向他国施压将继续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控制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手段。因此,今后西方国家还将继续利用自身的经济、金融、人力、技术等优势,对他国推行新“经济殖民主义”,从而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再则,社会威胁将是未来各国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今后的社会威胁将有两个重要诱因:一是因国内问题处理不当引起社会矛盾激化,比如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群众生活问题等;二是外部大国的介入和干涉。比如外国敌对势力的渗透甚至武装入侵。这些都将引起社会矛盾激化,导致社会动荡甚至动乱。
   
    此外,跨国问题也正成为一个威胁因素。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促使各国相互依存关系加强。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跨国性重大难题,比如恐怖主义活动、难民潮、贩毒、走私等犯罪,特别是恐怖主义问题正在成为国际公害。21世纪,跨国性问题将成为各国需要重视和对付的重大课题。
   
    当然更要看到,在21世纪,世界各国仍将继续重视军事的地位和作用,军事安全仍是国家安全的主要支柱。美国等西方国家为实现其战略目标,在依靠政治和外交等手段的同时,不会放弃武力威慑,甚至不顾国际舆论的反对而对他国继续大打出手。
   
    总之,在21世纪,世界面临的跨国问题将进一步增多,并可能成为某些国家或地区,甚至国际安全领域出现局势动荡、动乱、冲突乃至战争的重要因素。对此,国际社会必须对这些跨国问题给予更大的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盘丝洞〓

GMT+8, 2024-6-2 06:05 , Processed in 0.14040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