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盘丝洞论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95|回复: 1

[文摘]中 国 网 络 经 济 : 不 可 回 避 的 5 0 个 问 题

[复制链接]
海明 发表于 2003-1-1 23: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胡延平)在网络业界流言、谣言、谎言"漫天飞舞"的7月盛夏,北京青年报的"CEO论坛"开坛了。开坛的第一件事是"开谈",但不是清谈---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方园地,能够促使企业的头头脑脑们畅所欲言,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与旁观他们的民众、管理他们的官员、怀疑他们的学界以及批判他们的媒体进行有效沟通。我们认为,在什么都习惯于简单化、表面化的传统思维之下,笼而统之地谈互联网、大而"话"之地分析网络经济,不分领域地域空域地讨论新经济,最终不仅不会形成有效结论,反倒会使人们深深陷入认识上的误区。彼此理解鸿沟的加大可能只是一个时代可以纠正的谬误,但是因为分歧而延误社会的发展将是一个国家不可挽回的错误。

我们认为,撇开利益问题谈互联网是一种梦想,绕开机制问题谈新经济是一种狂想,忽视国情问题谈网络经济是一种臆想,忽略全球化竞争谈信息经济只能是一种猜想,回避传统经济的网络化也只能是一种设想,而网络业界曲解、逃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质疑则是一种不健康的思想。

网络问题需要用网络的思维去解决。网络是一种经济,网络经济是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问题,无一不是全局性问题,无一不需要从整体上加以把握(这也正是网络发展引起广泛关注、争论的根本原因)。信息经济也好,网络经济也好,新经济也好,它们在中国的萌芽、成长需要面对的是全局性的问题,需要解决的也是全局性的问题,虽然它们自身还不能从全局层面解决问题。

但是,"网络之大作于细",全局性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局部着手。我们认为,需要通过发现、认知、分解,实现对全局性问题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此才有再次上升为整体认识的可能。而在分歧巨大、舆论混乱甚于产业混乱的今天,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对话显然有助于我们形成整体认知。

因此,"CEO论坛"的论谈,从社会与产业的对话开始。对于中国的网络企业团队而言,一开始意义可能只在于"拿什么堵上别人的嘴(或者拿什么去说服别人的心)",但是我们认为,让社会真正认知网络经济意义显然更为重大,因为产业未来的成长空间在社会那里,网络经济未来的发展命运也在社会那里。

开坛之际,笔者以自己对于相关问题的粗浅理解,在此开列出目前亟待回答的50个问题,每一个问题后面有一段简短的引言,是我们对于相关问题的初步理解和角度界定,权作抛砖引玉。我们认为,这50个问题既是我们认知网络经济的关键点所在,也是网络经济目前在中国发展遇到的问题之所在,每一个问题都需要进行详尽的分析和阐述。希望各界关心此话题的人士踊跃参与这场世纪之初的"网络经济大讨论"。

参与"CEO论坛",让我们一起直面网络经济的成长与烦恼,解析新兴生产力的裂变轨迹,寻找互联网发展的中国道路。

■世界:当互联网成为一个时代

1.互联网发展浪潮究竟出现在何种更大的背景之下?

引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资本自由化是目前愈演愈烈的三个世界潮流。互联网的发展则具有以信息网络化为先导、融三位于一体的特征。新自由资本主义、信息资本主义或者后资本主义的变迁与扩张动向是进一步认识相关问题的关键。

2.互联网与全球化之间到底是什么样一种关系?

引言:全球化的本质就是交易自由化,互联网则是以信息自由、资本自由为基础的交易自由的根本实现之道,技术、资本同途同轨,互联网是自由资本拓展无疆界商业,进行全球扩张的划时代利器。

3.当网络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它将会具有何种特征?

引言:在一个国家内部,与作为一种技术、商业或者经济不同的是,因为信息势能大小所形成的权力、权利差别,互联网确实具有财富的重新分配和权利秩序的重新确立功能,未来网络社会的财富中心将会位于信息中心和资本中心。

4.网络时代的全球分工、产业分工将会有什么变化?

引言:在国家与国家之间,资本与信息的中心就是未来的权力中心,发达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仍然会以控制信息、生物等产业技术的研发等上游产业为主。而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对未来财富流向的决定能力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5.网络时代的产业链、价值链在国家内部将作何种呈现?

引言:产业链、价值链的不同是网络产业与其他任何产业最大的不同,也是网络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的最大理由。浮现中的数字经济也好,浮现后的数字经济也好,产业结构仍然处于成长、分化途中。但是可以肯定未来它将与整个国家经济的结构二位一体。

6.网络将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未来国际政治格局、全球权力中心的位置?

引言:网络从根本上具有自由平等、权利分散、权力中心多元的特征,但是网络霸权不是不可能存在。自由平等没有绝对,是不是中心取决于参与度、发展度、控制度。未来世界霸权中军事霸权与经济霸权概念的解释将更加具体:知识霸权、信息霸权、资本霸权、技术霸权。

■财富:当互联网成为一种经济

7.网络经济到底有没有改变原来传统经济的一些基本规律?

引言:现在的问题不是有没有改变,而是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经济规律。传统经济的基本规律仍然有效,但是并非一成不变。应该注意全球经济在信息化、网络化浪潮当中量变中有质变的现象。网络经济领域也确实有一些新的商业模型、规律出来。

8.传统经济学理论是不是已经过时,无法解释新经济现象?

引言:现在的主要问题不是传统经济学过不过时,而是"我们"的经济学过不过时,或者我们自己的一些经济学家那里的所谓的经济学过不过时。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分歧是一码事,有没有仔细研究新经济是另一码事。问题是现在一些主流经济学家当成了一回事,所以才会出现刚说完"现在还看不清楚",就敢下"网络经济是泡沫经济"结论的现象。

9.网络经济到底是不是泡沫经济?网络泡沫究竟何时破灭?

引言:网络泡沫不等于网络经济,经济泡沫也不等于泡沫经济,互联网公司不是网络经济的全部。网络经济也有周期,通过调整挤压泡沫不能说明网络经济的终结。倒在地上的将是没有竞争力、应该被淘汰的一些网络概念公司,而不是网络经济本身。

10.如果说网络经济不是泡沫经济,网络经济与网络泡沫之间是何种关系?

引言:作为纯粹的技术与应用,互联网不是泡沫,作为企业商业道路的互联网无所谓泡沫,作为一种崛起中的新兴产业互联网存在一定泡沫,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互联网的泡沫要用"阶段性"的眼光去看待。网络经济整体上处于快速裂变、大幅度扩张阶段。

11.如果说网络经济不是泡沫经济,网络经济的价值基础到底何在?

引言:网络革命是信息革命的第二阶段。互联网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业时代信息流、物流、资本流之间的关系。信息疆界的全球化、自由化不仅使信息本身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力,而且使得全球范围内的物流、资本流改变了原来的流动特征。

12.知本与资本之辩是不是网络经济的原问题?有知本家吗?

引言:知本出现的过程其实就是信息力逐步显现的过程,所以称得上是对原问题的一个直观化、人性化、主体化的表述。知本是信息资本、知识资本的高级形态,因此也属于典型的一个概念(信息资本)两种表述(知本、知识资本)。从信息流决定物流、资本流的角度解释,信息流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没有主体的概念---信息的主体就是人---知本家,而知本家不一定都是企业家、创业者,成功的通过信息的发现与控制从物流、资本流中获利的人都是"知本家"。

■中国:当互联网成为一个主题

13.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给国家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引言: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资本自由化的确是危机,也是机遇。不排除信息自由扩散与资本自由流动未来的负面影响甚至危险。但是,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中国正在进行的是以工业时代为指向的第一次现代化(传统现代化),目前存在两个现代化一起进行的机会,但是社会发展阶段不可逾越,网络只能革命不能赶超,要避免出现信息大跃进。

14.中国存不存在不参与或者晚些参与网络革命的选择?有没有特立独行而不影响自身发展的道路可走?

引言:网络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潮。信息革命是一场真竞赛,确实是在重新洗牌,工业文明相对于信息文明的落后与1840年农业文明相对于工业文明的落后道理是同一个道理,但命运可能是更悲惨的命运。所以,只有发展一条路,任何自闭于网络经济、信息经济、全球社会之外,自立山头、自成体系的想法最终都只能被历史的车轮碰得头破血流。

15.互联网发展与中国改革发展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
引言:互联网正在成为中国改革、发展的新动力。将发展网络经济上升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不仅是中国直面信息经济的一次契机,也是改造传统产业的一次契机,更是打破产业分割,盘活沉淀在体制内的各种资源,通过体制内与体制外经济组织的充分对接改善经济运行机制的一次历史契机。

16: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之间到底是什么样一种关系?

引言:未来的传统经济就是网络经济。目前网络经济内部、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之间的横向整合、纵向垂直以前所未有的烈度进行。微观而言,企业业务链、价值链通过兼并、结盟等实现了横向扩展和纵向延伸,产业资源、生产力要素也由此重新配置,企业性质有所变化,网络经济的内涵也发生了质的跃升---网络真正开始成为经济,网络与现实、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之间的关系第一次变得如此紧密。网络经济开始蜕变成为虚拟与现实结合、传统与现代、技术与商业结合的经济。

17.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处于哪一个阶段?

引言:已经告别启蒙阶段。狭义.com时代行将终结,网络经济时代正式到来。站立蜕变潮头,人们终于看到互联网从90年代中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前两个发展阶段(网络产业在IT中孕育并走出IT,网络经济在IT与社会的结合部或者夹层中间快速分离),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融合,互联网开始进入社会中心地带。

18.互联网从产业形态来看有没有更为清晰、具体的概念?

引言:中国的网络经济正在完成蜕变:网络概念越来越清晰,网络军团正在兵分三路,一路退回IT"为互联网做",提供研发、硬件、软件;一路在IT与其他各个新老产业之间形成市场潜力无比巨大的中间产业带,"做互联网",为其他产业提供各种互联网应用服务、解决方案;一路则进入各个传统产业以及在新诞生的行业里"用互联网做"自己的业务。

19.中国网络经济发展与资本市场之间应该是何种关系?

引言:网络产业发展与资本市场之间有着天然的共生性。但是中国境内资本市场非常不成熟,长期资本极少。企业在内地上市尚且有难度,在内地风险融资更是有难度。已经设立的诸多中资风险基金,大多行政色彩浓厚,与私营企业结合的可能性不大。部分网络投资带有上市公司炒作背景。由于后台资源不多,操作不规范,互联网公司的创业者大多也不愿意与这些"有钱人"合作。目前的危机,有网络企业自己的原因,也有"风险资本"短期行为与逐利心态作祟。网络曾经因股市而起,网络如今又为股市所累。

20.目前在中国发展网络经济、电子商务是不是为时过早?引言:"好不好、能不能"是典型的一元思维,凡事一刀切。如果说发展电子商务有错误,那也不是电子商务的错误,而是我们自己的错误---太喜欢炒作或者觉醒太缓慢。不是电子商务太先进,太虚幻,太遥远,而是我们自己太落后,太功利,太近视。

■发展:当互联网成为一种机遇

以下问题较多,由于版面限制,不再加引言。

21.一些分析称盘子其实很小,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规模目前到底有多大,互联网何时才能真正从边缘进入中心?

22.中国入关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网络经济的发展?互联网与WTO又将如何影响中国?

23.产业重新洗牌、财富转移在中国的具体表现以及深层次涵义是什么?

24.互联网发展的利益圈层、网络经济的利益主体何在?

25.互联网领域的权力消费现象将如何影响今后的走向?

26.新经济在中国发展面临的敌意或危险因素有哪些?

27.带宽瓶颈、资本瓶颈、管理瓶颈、市场瓶颈是不是网络经济的主要发展障碍?

28.国家正在执行的信息化战略与民间的网络经济热潮之间是何种关系?

29.网络经济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之间是何种关系?

30.互联网有没有中国道路可走,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本土战略、企业的本地化策略何在?

31.作为幼稚的商业,互联网产业应不应该受到保护以及如何进行保护?

32.作为潜力无比的商业,互联网经济应该如何大力拓展?

33.作为"危险"的商业,互联网应该在多大程度上管制?

34.网络经济的发展应不应该上升为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

35.业界自己对于互联网公司不赢利究竟如何解释?

36.已经出现的互联网公司的长期发展策略到底在哪里?

37.如何避免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变成电子洋务?

■危机:当互联网成为一个问题

38.想落地又落不了地的情况下,网络公司如何由虚转实?

39.想与传统经济融合却又融而不合的情况下,如何找到融合之道?

40.如何理解本轮调整以及网络经济的经济周期?

41.眼前的热潮会不会对今后的成长产生破坏性后果?网震烈度中国会不会大于美国?

42.网络引发的社会风暴会不会成为网络经济的发展陷阱?

43.如何理解一些经济学家对于网络经济的怀疑与批判?

44.如何理解管理?如何协调好创新与体制之间的关系?

45.如何克服正在到来的网际文化、法律、政治、经济冲突?

46.如何应对网络发展所引发的商业安全、国家安全问题?

47.2000年是力量对比分化之年,分化具体将如何进行?

48.网络公司批量上市可不可能以及如何成为可能,大部分上不了市的互联网公司应该做好、已经做好那些准备?

49.兼并、结盟浪潮将在多大程度上促进网络经济的整合?

50.失范、无序、恶性竞争会不会引发行业震荡、萧条?

以上50个问题,分别着眼于网络经济在中国发展的远景、中景、近景,聚焦于网络经济在中国发展的宏观、中观、微观难题。希望能够得到业界的有力回答。现实催生了大家的疑问,急迫的现实等待你们的回答;历史等待着你们的回答,正在发生的历史需要跨越认知的难关和理解的鸿沟,我们社会对于网络经济的整体判断将影响到网络经济的成长空间。同时,充满怀疑与偏见的批评舆论也需要你们去回答。CEO们,此刻既是舆论倒网运动的活动时间,也是你们的发言时间。
五湖四海 发表于 2003-1-14 21: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要慢慢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盘丝洞〓

GMT+8, 2025-7-5 07:27 , Processed in 0.10920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