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盘丝洞论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84|回复: 1

看到一篇奇文

[复制链接]
thinman 发表于 2003-2-27 06: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声明,今天喝多了,很可能语无伦次,多多包涵。其次声明,本人对CS最多算个初学者(这样自称都有些厚颜无耻的感觉)。到目前为止,尚未到网络上联机对抗过,最多是在本机上根机器人火拼,还经常被打得七荤八素。但红警、星际之类的网络游戏,倒可以厚着脸皮自诩为老手,还是一个战队的成员。迟迟在本机上打CS,纯粹是其中已经形成的繁浩文化,令人望而生畏,难于鼓起勇气,从头学起,到战网上被人频繁“爆头”(请原谅,我使用了一个如此暴力、血腥、不健康,极易引发青少年堕落的字眼)求得锻炼成长。此类话长,到此打住。
关于央视的CS报道,我也只不过看了一个屁股,当天中午正在自己房间画画,听到大厅中的电视里传来CS的音效声,极为诧异,因为彼时并没有游戏节目开播,急忙收笔赶去观看,历时看到了针孔摄像机里映出昏暗的一轮视角,根据以往的经验,CCTV当中以此等方式展示的对象,往往是被列在审判席上的。到及屏幕里又出现了印有半条命图标的光碟封面,和偷拍者暗含引导性的问话:“这个也可以买吗?(大意如此)”才更加确定了自己的判断。但精神一时难以把一个如此经典的游戏与黄碟、毒品专用拍摄设备的投用联系起来。
美国的Insight(洞察)节目有一段著名的广告语“There are at least two sides of every story\\While one person maybe examines things one way\\Some one maybe else maybe very differently”每件事最起码有两面,有的人按照一种方式来看待它,而另一些人却可能极其不同。那么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其职责应该是如实将事情的各个方面传达给受众,让受众有一个良好的信息视野,作出尽可能公正的判断。而不是专注于自己价值取向的一面,加以无限扩大。如果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解释,应该是每一件事物都由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组成,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本质和性质。在没有确定一件事物的主要矛盾之前,实在不应该先让这个事物出现在针孔摄像机的镜头里。有时候,有意加工过的真相比假象更具有破坏性。
“暴力”游戏是个很有杀伤力的字眼,有很强的诱导暗示。可以诱发“善良”人们的无限想象。但仔细界定一下这个字眼儿,我们却惊异的发现,似乎所有的游戏类型都可以戴上这顶帽子。只要不是乖乖女之类的养成游戏和甜腻腻的大富翁模拟游戏,几乎再没有一个游戏能脱离攻击,毁坏、流血、死亡了。我们的新闻工作着面对的绝对不是一个暴力的CS,而是一个绝对庞大的“暴力”集团,一股强大的“暴力”文化。而这种“暴力”文化已经渗透到了每一台电脑和游戏机上,以及屏幕前的大脑里。真是无限的恐怖。
这种情况下,当CS的爱好者站起来为自己和游戏辩驳的时候,又往往和反对者和被诱导起来的反对者发生更深的认知差异。因为在CS爱好者的特定语境中,很多已经被接受和习以为常的概念和价值观,在其对立面被飞快的妖魔化和作为走火入魔的征兆。这就是一个精神正常的人被强制放入神经病院后,其言行所得到的必然反馈。
CS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团队精神的磨练、面对强大敌人的坚韧,可以上升到哲学境界的战略观和艺术境界的战术配合,都给人以一种本质力量充分对象化的审美愉悦。至于引发的不良后果,最起码我不能断言其无,但一般情况下,这种结果的产生,恐怕都不能以杜绝CS为良方妙药,如果一个人的生存环境、教育背景、心理遗传、人生经历中包含这样的潜在基因的话,肯定会在CS之外找到导火索。对于未成年人,我个人认为不仅仅是CS,任何游戏,都应该予以由成年人提供的控制力。但,对于已经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成年人,我们大可不必告诉他们那个是暴力的,那个是柔情的。更有甚者,那个会诱导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
文行至此,涉及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我们媒体的家长心态。在更加微妙的政治意识形态的作用下。是不太承认每个成年的公民个体具有成年人的资格的。总要迫不及待地充当价值判断的大家长。斗胆猜测一下,成年人应该是有自己的头脑,并能按照一般的普遍的价值和道德标准作出判断的,不危害社会、不危害他人,不触犯法律,能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就可以作出自己的决定。记得从一篇文章中看到,一个美国的女孩子要离开家庭与男朋友同居,父母千方百计的阻拦,最好声音惊动了邻居报警,警察来后,只是索看女孩子的身份证,证明其已满18岁,然后立刻命令父母放行。我们的媒体有时候正是做了这样揪扯不清的“父母”,何必呢?梁实秋从小就可以自由的看《金瓶梅》,另一位名人(原谅我忘记了他的名字),小时候可以同父亲一同观看《花花公子》,但除此“荼毒”,并没有妨碍二位凛凛独立。“一个家教良好的家庭,是从来不限制儿女的读书范围的”(梁实秋语),可见,良好的家教应该是感觉不到的“家教”,是身为父母大人对自己操守言行充分自信和其子女自我判断力的充分信任。
行文将结,又想起来一件亲身经历,妻子初怀孕,到外逛街,道路实在不远,但恐其劳累,便叫了一辆出租。谁知上车后,司机便唠唠叨叨,评判如此道路应该走路,更加省钱,告其妻子有孕,司机更言走路能够锻炼。告其不熟悉道路,又言问人即可,喋喋不休。起初和颜悦色与其周旋,最后肝火大旺,遂吼一句:“只管开你的车,老子愿意”,顷刻无语~~
海明 发表于 2003-2-27 07: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可是,在河南最近发生的青少年模范CS在街头巷尾混战的事件
我们又应该怎样去解释呢?
还有,前几年发生很多七八十的老人家对未成年少女的#¥%又怎样去解释呢?
还是要看看什么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盘丝洞〓

GMT+8, 2025-7-5 02:46 ,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