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盘丝洞论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94|回复: 0

两个人的两座围城 ZT

[复制链接]
五湖四海 发表于 2003-3-29 23: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个人的两座围城
  ——婚姻状态下的单身

  这些城市人的困惑和困境都是如出一辙。这
  样一些身体力行着单身状态的人,似乎越来越成为都市里的一道另类的风景。只是,
  自由和自在所要付出的代价是孤独和不确定感,那么,围城里这些不愉快的婚姻进行时的人,将会如何为自己作一个抉择?

  艾柯
  中国式离婚
  单身状态人尽皆知,但都市里还有一种状态是有合法婚姻状态下的单身。新谚语云:最时髦的人,是没结婚和结了婚一样,结了婚和没结婚一样。
  讨论婚姻状态下的单身,可以先看一下其表现形式:
  1、因为工作导致夫妻两地分居的;2、感情不合或者准备离婚被迫分居的;3、自愿选择某种形式分居的,如“周末夫妻”;
  4、有合法的婚姻形式,在一个屋檐下夫妻分居的;
  5、身体不单身,但是精神单身。
  前面两种状态都好理解,实施第三种状态的人不是很多,自觉自愿的就更加少了。大多是一个人希望保留一点自己的空间,为了“事业”或者“自由”的藉口,有些是为了照顾年幼的孩子,比如一方(大多是女方)带着孩子住在父母家,周末的时候才一家团聚。
  第四种方式大概很有中国特色,我们姑且称之为“中国式离婚”。
  为什么称之为“中国式离婚”?众所周知,在上个世纪的中国,大多数国人都是靠单位的福利房来解决居住问题,尤其是,大多数单位都是必须结了婚才具备“分房子”的资格。因此,一对夫妻要离婚,
  在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居住问题就变成了头等问题。更有甚者,大多数单位分房只考虑男职工,女职工被摒弃在“分房”的门外,因而离婚后的住房问题就成了很大的困扰。
  并且,不管怎么说,离婚的最大成本是对孩子造成的阴影和创伤。因而,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一部分人把居住问题和孩子问题变成不离婚的藉口。在转型期的中国,大多数已经年过30并且已经组建家庭的人都要面对这样的问题:父母普遍已经出现健康问题,在那一代不可能买保险又不太可能有太多积蓄的的老人中,养老和防范意外只能依靠自己的儿女。而且这样一群人普遍儿女尚小,要牵扯大量的精力去照顾和抚养。
  这部分人,大多已经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在市场经济大潮卷来的时候,已经力不从心、安于现状,惟一的要求和人生目的不过是太太平平过完一生。他们大多早已没有激情,或者没有了制造激情的条件,“稳定”已经成为压倒一切的前提。他们不想在人到中年时再家庭触礁,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不可弥补的心灵伤害。

  安于现状的本能选择
  无庸置疑,很多人离婚是因为有外力的推动。假如没有外力,安于现状、不打破现有生活格局是理智的人的本能选择。上海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离婚率近年上涨了约20%,而导致离婚的第一杀手,是婚外情。
  根据中国现行的《婚姻法》以及司法实践,要离婚,如果双方都同意并且可以协商的话,不算一件太复杂的事情,但是如果有一方不同意离婚或者对财产的分割和孩子的抚养权存在分歧的话,起诉离婚便变成一场耗时耗力没有赢家的战争。假如想离婚的一方没有抓住对方的“硬伤”,也就是构成法律认定的“感情破裂”的硬件———比如虐待、遗弃、分居两年以上、婚外与人非法同居等等,那么不想离婚的一方居于种种考虑而在法庭上死咬住不同意离婚的话,一般的司法实践是一审不会判离婚,想离婚的一方要等半年后再次起诉。这样一场战争,如果没有下定决心的话,没有人会不留余地义无返顾地去做。
  而实行“中国式离婚”的当事人中,如果没有外力的推动,大部分人心里会存在这样的想法,即离婚后,难道又能找到更好的更合适的人吗?如果不能,或者更糟糕的话,为什么要离呢?就维持现状便了。
  这部分人,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信心或者存在疑虑,他们不想改变现状的动机是———他们恐惧未来。
  在“存天理,灭人欲”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并且强调“以德治国”的土地上,对一个人衡量好坏的标准往往是“德”。“德”是什么?假如这个人不偷不抢不作奸犯科,惟一的硬指标大概就是男女关系。官场上的人都知道,轻易离婚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仕途。你为什么离婚?大多数人的本能理解是,一定是有了新欢才会抛弃旧爱,想要离婚的一方这方面的嫌疑尤其大———或者是,对方有了新欢你无法容忍。至于婚姻的质量,两个当事人的志趣,不在《婚姻法》可以定义的范围里。
  笔者了解到这样的实例:一个现年40多岁的知识女性,在十几年前已经和丈夫过上了这种“中国式离婚”的生活,两个人住在一个屋顶下,各自有自己的卧室,互不干涉。当时孩子还很小,为了给孩子保留一个完整的家,女人放弃了离婚的念头,多年的收入都补贴在家庭和孩子的养育上。十几年弹指一挥间,孩子已经成人,上大学了,为了孩子的牺牲已经不能成为藉口。岁月不饶人,转眼女人就要成为知天命之人,反思自己多年的生活,恍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成为过自己,都在为别人活着。虽然已经年纪老大,她还是作出了离婚的决定。男方也不是不同意,但是提出要一笔经济补偿,才能搬出共同居住的房屋,而这套房子,即使是女方单位分的房改房,按照法律,也属夫妻共有财产。女人的积蓄并不多,因为多年来实际上是她在独力养育孩子,如果还要付给丈夫一笔钱,她觉得自己亏吃得太大了,心理不能平衡。于是这事又搁置了下来。
  另一个例子是,同样多年的“中国式离婚”的当事人,男的年过40之后遇到了“红颜知己”,老房子着了火,于是回头要
  求离婚。而同样年过了40的女方奈何不了(因为如果认起真来,这个世界只有结不成的婚,绝对不会有离不成的婚,也就是耗时间罢了),结果四十余岁的女人只好带着孩子黯然搬出了家门———当时男方单位分的房子还没有办好产权,也就是说,这套共同居住的房子还是公家的财产,不属于他们夫妻所有。

  掩耳盗铃的稳定
  许多相似的例子可以表明,所有已经感到婚姻不合适并且已经开始实施“中国式离婚”的人群,不过是在掩耳盗铃罢了。
  表面上的“稳定”不可能是长久之计———因为人和人的关系以及婚姻的存在绝对不是鞋子合不合脚的问题,鞋子不合脚你大可不要穿这双鞋,但是婚姻是你每天都会感受到的、每天都要面对的一种现实,你不可能超脱到当它从来没有过,或者不存在。
  实际是,总会有一把火,会把这种表面的稳定烧成灰烬,到时候再来检讨多年来早已死亡的婚姻,更加受伤。因而中国人那句俗话很适合这些掩耳盗铃的自以为维持了家庭稳定的聪明人:长痛不如短痛。
  当然人都有这样的心态,不愿意面对伤疤。但是,假如这块伤疤已经烂到你不能不正视它的地步,并且任其溃烂下去会危及整个生命的话,那惟一的办法就是要忍痛把它割掉,时间会是最好的良药,它会治好很多心灵的绝症。
  而孩子,假如他不幸降生在这样的家庭,必须在单亲家庭里成长,固然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痛,可是,维持一个并不和谐的家庭,以孩子为藉口,多半等孩子长大后也不会认同,更不会感激。幸运的是,今天的孩子都生活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社会里,离婚已经不是一种人格缺陷,只是人人都可能面临的遗憾。把这种不可避免的遗憾视为正常,并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生活状态并非不正常,教育他们慢慢接受事实,好过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炒作自己的苦难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只有大人勇敢、坚强和有尊严,才可能期望孩子拥有同样的品德。
  本文决没有鼓动已在实施婚姻下单身状态的当事人揭竿而起的意思,如果你真的认为这样的单身状态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并且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状态,不妨继续。
  最后一种“单身”方式,可以到网上的聊天室去看看,很多已经有稳定婚姻的人,乐于在网上穿梭,并且热衷于见网友。
  不排除其中找婚外情人或者一夜情的。某媒体曾经发出这样的号召:身体不单身,但是精神单身。也有人认为,一个固定的伴侣无论如何满足不了人的精神需要。于是,在网络大大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今天,在聊天室和QQ这样的城市假面舞会里,可以看到真实的赤裸裸的人性。他们不一定要颠覆婚姻,但是他们会在这里寻找另一种精神的寄托或者“艳遇”,同时打发那些不过也就是用来打麻将或者看电视的闲暇时光。
  《欲望城市》的一度流行,大概是因为里面那四个单身大龄白领女性的情与欲故事在现时的中国大都市里引起了普遍共鸣———这些城市女人的困惑和困境都是如出一辙的。而这样一些身体力行着单身状态的人,似乎越来越成为都市里的一道另类的风景。只是,自由和自在所要付出的代价是孤独和不确定感,那么,围城里这些不愉快的婚姻进行时的人,将会如何为自己作一个抉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盘丝洞〓

GMT+8, 2025-7-3 22:53 ,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