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盘丝洞论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27|回复: 0

谁最憎恨并恐惧互联网 [转帖]

[复制链接]
夜未央 发表于 2003-7-23 23: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值我们这里的声名遐尔的“女张二江”市长面临判决的时候。
据他的辩护律师对我讲,他在看守所会见这位“女张二江”的时候,她对互联网憎恨得咬牙切齿。她说,如果不是互联网上论坛中网民的“瞎写和诬陷”,她这个市长可能不会这样栽。
闻听此言,我在觉得此妇滑天下之大稽的同时,更觉得这个前市长之言简直匪夷所思。

早在此妇出事前的半年,我们这里的襄樊网站论坛里就经常有人公开发贴,指出这位当时在位女市长的一些丑行和劣迹-----虽然被版主经常将其删掉。并且后来此妇被“双规”后,纪委发布的消息说,有不少人通过网络留言发贴给监察局。
并且,正是由于网络的力促,“女张二江”在全国是大名斐然。
因此,此悍妇才如此的憎恨互联网。


回想起我国驻南斯拉夫领事馆被炸时期,强国论坛在那时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全国愤怒青年声讨这种帝国主义的霸权行径。不过我们不得不承认,稍后事态的发展,让这种相对比较自由的网络环境被管制了一段时期;那些时代网络的文字特点和传媒基本上差不多了。愤怒青年们的情绪,经常湮灭于无形中,包括后来的美中飞机相撞事件。。。。。。。

又想起了非典时期。那个时候网络中的贴子稍稍有些深度和内容的,经常不翼而飞。不过我们不得不承认,正是由于网络的作用,才让我们所有的中国人真正了解到“SARS”的真实状态,并被党中央和国务院采取及时措施进行防治。

又想起了孙志刚事件。互联网的迅速传播让全国人民迅速地知道了这一事件的真相。这种速度绝对高于过去传统媒体一统江山的那个时候。并且网络的快捷和繁盛,让更多的中国人关注这件事情的本身和内因。民心,民意,在网络中开页可见。温家保总理的废除旧方法改革新制度的国务令,在网络中得到了绝大部分网民的支持和拥护。

而这个烦躁的七月里的娱乐圈和文化圈,在网络的照妖镜下,尽下其本来面目。皇阿玛和某女星的性骚扰事件,给众多的网民在这个烦躁季节里增添了一些风景;文化名人余秋雨和那位自诩“啄木鸟”的那位“君子”,更成了网络中大家的笑资。当然,此情况下受伤的当然是余先生了,毕竟人家是专家学者和名人嘛。余先生在网络中被诸位后生网民公开指名道姓地被教育过来和教训过去。诸多网民在网络这种自慰和臆想中达到了高潮----毕竟,能够点名道姓地教训余先生并让他听课,也只能在网络中;而那位自诩谓“啄木鸟”的“君子”,肯定在这场网络笑谈中获益非浅。我想,这个时候,这些名人肯定对网络畏惧不浅的。



其实网络的功能绝对不是用网络文字来评说敦是敦非,而事实上通过网络来了解事实真相和浏览更多的新闻,趣事却成了越来越多网民的主要目的。

众看官们有的手舞足蹈地浏览观看,意淫或高谈阔论或大发厥词, 有的在网络的阴暗角落里默默地窥视,抑或在偷窥的同时恨得咬牙切齿, 这个时候,如果他们有权力,这些网络可能会被管制,或者被封杀了。。。。。

可以说,互联网在这个时候是一个平面镜。


贪官污吏在网络的反射中显了妖形, 强权者在网络的照耀下露了嘴脸, 霸权主义者在网络中被撕掉了虚假而高贵的面具,道貌岸然的名流之辈在网络的光电镜下连毫毛的隐私都尽显无遗。他们对网络的恐惧,我觉得应该是噤若寒蝉的。

所以笔者想说,以网络为镜,可以知民心也。

无论你是高官,还是名流,无论你是贵人,还是一介俗子,到网络中看看,寻找属于你自己的位置。




[陈海峰] 于 2003-07-21 21:56:57发表
(著前申明:如果此文里面涉及个别敏感词汇,请网管修改;如果在政策争鸣的范围内,请网管大人开恩并放行。)
*****************************************
我是一个战士
网络是我的战场
我的子弹是键盘和鼠标
用激情   来揭露
用愤怒   来谩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盘丝洞〓

GMT+8, 2025-7-4 13:02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