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喜欢历史,喜欢网络,那么就来说说网络的历史。既然是野史,就不要来问我出处,只不过是一堆故事。  夜未央-2006-1-17
 
 **************
 
 还记得中国全社会喊透:"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年代么?那个时候,无数孩童梦想着长大后成为科学家。虽然十年之后,人们抱怨着:"有个好爸妈,走遍
 全天下"。而自从邓总设计师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把科学技术尊为第一生产力后,举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就自动地成为了科研人才的人才培养基地,也不过十
 年,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也变成了市场潮中的“下锅饺子”。这就是中国的互联网诞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1986到1995年,是科学家的英雄年代。他们引领资讯科技前行,催生了中国互联网。
 
 
 
 第一封电子邮件是科学家们交流合作的工具。1979年李政道到中国讲学,这个当年中国少年偶像的天才诺奖科学家开始为祖国的科研事业推波助澜,随继开拓了
 高能物理所与国际间的合作。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http://www.ihep.ac.cn/)参加了西欧核子研究中心(1991年WWW的诞生
 地)的一个国际合作组ALEPH。1986年8月25日,高能物理ALEPH组长的吴为民,从北京710所的
 ibm-pc机上发给ALEPH的领导斯坦伯格(Jack
 Steinberger)的电子邮件是中国第一封国际电子邮件。随后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研究网(CRN),邮电部的CHINAPAC网都开通了X.25
 方式电子邮件。在另一条战线,1987年9月中国学术网(CANET)项目(由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合作于1986年启动)研究
 员也发出了著名的"跨过长城走向世界"的电子邮件。CANET开始为中国学术机构提供1到4K速率的EMAIL服务,但功能有限且价格昂贵,用户的加入费
 8000,月维护费2000,收送均收费10元/KB,所以仅限于京哈沪杭的数十个科技界用户。1990年11月28日,钱天白代表我国在SRI-NIC
 首次注册了我国的顶级域名CN,1994年5月21日,CN域名服务器从卡尔斯鲁厄大学迁移到国内CSTNET上运行。
 
 
 
 第一根互联网专线也是科学家们尖端研究实时交流的需要。1993年3月,由于X.25通信费用昂贵,高能物理所和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建
 立了64K的DECnet专线,虽然由SLAC支付了较昂贵的AT&T
 卫星线路费用,但高能所通过CHINAPAC连入,每月还要支付给邮电部40,000元人民币,这样高能所就实现了部份连入Internet。美国放宽高
 科技出口限制后,高能所于1994年获得第一颗支持TCP/IP的CISCO
 router并于三月进行更换。1994年4月20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机互联网NCFC通过美国Sprint公司的64K全连接专线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
 五月高能物理所通过NCFC正式联入互联网,1994年5月15日高能物理所建立了中国第一台WEB服务器,推出中国
 第一个网站“中国之窗”(http://www.china-window.com.cn)。当年大约有400位副教授级以上的学者专家,透过电话拨接或
 CHINAPAC使用高能所的Internet服务。初装费1,500元,每小时另付15元人民币。高能所则提供15线电话供拨号,并且建议用户占线请勿
 超过十分钟。高能所直到2003年放弃该专线,改租电信线路。
 
 
 
 1996年前后,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原NCFC),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
 网CHINAGBN这四大骨干网纷纷开通并于1997年全网互联。在此之后,网络继续扩建与发展,但已经不成为互联网产业的主角。2000年5月17日,
 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投入运行。2001年12月22日,中国联通CDMA移动通信网开通。中国移动相继推出全球通WAP(无线应用协议),移动
 梦网计划,GPRS业务。中国电信推出“互联星空”计划。网通推出“宽带中国CHINA169”。2004年1月12日:中美俄环球科教网络
 (GLORIAD)正式开通。3月19日,由CERNET建设的下一代互联网研究建设项目CERNET2
 IPv6试验网正式开通,以1-10G的高速连接20城市的25院校。
 
 
 
 1995年5月17日(世界电信日),邮电部宣布,向国内社会各界开放互联网接入服务,并提供所有互联网业务。这意味着国内互联网络市场化阶段的开始,由此互联网开始从科研阵地进入千家万户。开始它多姿多彩的商业大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11/28/2006 9:13:16 PM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