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盘丝洞论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28|回复: 10

地震知识分享

[复制链接]
blkkitty 发表于 2008-5-12 16: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font face="黑体" size="2">今天看到居然全国各地都发生了地震,就连平常很少发生地震的四川、南宁、北京都地震了,真是有些恐怖,2008年真是不寻常的一年...前不久还听说什么南宁大地震的寓言,虽然听听过罢了,也还是整理了一下地震的预防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下:</font></p><p style="margin: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size:10pt;color:blue;font-family:?

HD96wXTM.txt_

2.11 KB, 下载次数: 56

地震知识分享

 楼主| blkkitty 发表于 2008-5-12 16: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face="黑体" color="#000000" size="2">不好意思,好像出了点小问题,没贴上...再来一次:</font></p><p style="margin: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size:10pt;color:blue;font-family:?
 楼主| blkkitty 发表于 2008-5-12 16: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face="黑体">真是晕倒了,好像是字数超过限制了~~[em06]</font></p><p></p><p style="margin: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size:10pt;color:blue;font-family:?
 楼主| blkkitty 发表于 2008-5-12 16: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face="黑体" color="#ff0000">难道我被限制发帖了?~~还是不可以使用“复制—粘贴”呢?~~~</font>[em06][em43]
 楼主| blkkitty 发表于 2008-5-12 16: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face="黑体" size="2">家庭防震计划: <br />  1、准备足够的食品和饮料。 <br />  2、检查并及时消除家里不利防震的隐患,加固住房:看一看自家住房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已年久失修?不宜加固的危房要及时撤离。 <br />  3、合理放置家具、物品: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或固定住,防止掉下来伤人;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对阳台护墙进行清理,将花盆杂物拿下来;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要做到“重在下、轻在上”;把牢固的家具清空,以备震时藏身;加固睡床。 <br />  4、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练习“一分钟紧急避险”;进行紧急撤离与疏散练习。地震时如何避震。<br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应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出现强余震。</font> </p>
 楼主| blkkitty 发表于 2008-5-12 16: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face="黑体" size="2">如果在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遇到地震,切忌慌乱,应立即躲到课桌、椅子或坚固物体下面,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后再有序撤离。现场工作人员要冷静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如果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避开玻璃门窗、橱窗或柜台,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悬挂物,跑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br />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或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整个人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空气中有易燃易爆气体时,不要随便点火。<br />地震后如何自救和互救 <br />  大地震的来临是很突然的,即使震前有一定的准备,震时采取了正确的避震措施,震后还是会有很多人被埋压在建筑物的瓦砾中,这时人们最主要的工作是积极开展正确的自救和互救,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救出最多的人员。 <br />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住,要尽量保持冷静,消除恐惧心理,坚定毅力,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应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消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快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保持头脑清醒,不要大声呼救,可用石块或铁具等敲击物体来与外界联系,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font>
 楼主| blkkitty 发表于 2008-5-12 17: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face="黑体" size="2">如果在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遇到地震,切忌慌乱,应立即躲到课桌、椅子或坚固物体下面,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后再有序撤离。现场工作人员要冷静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如果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避开玻璃门窗、橱窗或柜台,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悬挂物,跑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br />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或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整个人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空气中有易燃易爆气体时,不要随便点火。<br />地震后如何自救和互救 <br />  大地震的来临是很突然的,即使震前有一定的准备,震时采取了正确的避震措施,震后还是会有很多人被埋压在建筑物的瓦砾中,这时人们最主要的工作是积极开展正确的自救和互救,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救出最多的人员。 <br />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住,要尽量保持冷静,消除恐惧心理,坚定毅力,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应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消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快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保持头脑清醒,不要大声呼救,可用石块或铁具等敲击物体来与外界联系,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font>
 楼主| blkkitty 发表于 2008-5-12 17: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face="黑体" size="2">互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br />  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要根据房屋结构,先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再进行抢救,以防止意外伤亡;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及时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以扩大互救队伍;救援要讲究方法,先使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尘土,防止窒息,然后进行抢救,不可用利器刨挖;对于埋在废墟中时间较长的幸存者,首先应输送饮料,然后边挖边支撑,注意保护幸存者的眼睛;对于颈椎和腰椎受伤的人,施救时切忌生拉硬抬;对于那些一息尚存的危重伤员,应尽可能在现场进行救治,然后迅速送往医院和医疗点。</font>
 楼主| blkkitty 发表于 2008-5-12 17: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face="黑体" size="2">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磨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磨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才能感觉到,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状,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狗哭狼吼等异常现象。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动物反常的情形,人们也有几句顺口溜总结得好: <br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br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br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br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br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br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br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font>
狐狸 发表于 2008-5-18 10: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下!谢谢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盘丝洞〓

GMT+8, 2025-7-6 10:42 ,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