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之前,物理学家们已经搞清了光与热的部分关系:他们只是不同波长的电磁波以不同的形式被人类所感知。在可见光之外,偏于蓝紫的那一端还有紫外线,偏于红色的一端还有红外线。芬森从不同波长入手,从中寻找能够对疾病产生有益作用的光。人类皮肤受光的影响最直接,皮肤病损的治疗效果也最易观察,因此芬森主要围绕两种当时很常见的皮肤病损——天花和寻常狼疮展开他的工作。
很快芬森就发现,紫外线会加重天花的皮肤损害,于是他将紫外线和蓝紫光滤去,用红光照射天花疹,并宣称取得了一定效果。他的研究结果公开后引起了广泛关注,但他本人却因为腹水和浮肿加重不得不暂时停下工作赴冰岛休养。在冰岛,芬森发现当地居民深受寻常狼疮(即皮肤结核)之苦,于是芬森尝试使用蓝紫光和紫外线(芬森称之为“化学波”)照射患者的受损皮肤。为了得到可靠的光源,芬森发明了一种大型强力的弧光灯——“芬森灯”,该灯经过过滤和透镜,能够得到一束聚合的“化学性”光线,这种光线具有杀灭细菌的作用。经过化学性光线的照射,不少寻常狼疮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缓解。芬森本人也扬名欧洲。
1896年,他在哥本哈根成立了一个光学研究所,专门研究“化学波”(即紫外线)的治疗作用。同年,他发表了《集束化学光在医学的应用》(The use of concentrated chemical light rays in medicine),很快就被翻译为多国文字。芬森倡导不光皮肤结核,所有的结核病患者都应该进行日光浴。日光浴于是风靡一时。芬森的追随者在高海拔地区建立了疗养院,大批民众兴致勃勃地前往疗养、拥抱阳光,甚至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都没有中断。
然而芬森本人的情况却越来越糟。虽然他还不到40岁,但病痛已经将他折磨得痛苦不堪。他的心脏开始衰竭,下肢高度浮肿,甚至不能行走,只能借助轮椅行动。但芬森没有停下手,他继续撰写了大量专著,并坚持在光学研究所工作。1903年,由于芬森在光学治疗上的贡献,他荣获第三届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他为使用集束光线治疗疾病,尤其是治疗寻常狼疮方面做出了贡献,与此同时也为医学科学开辟了新的道路。”
能获得如此殊荣自然是非常令人激动的,但芬森已经不能去领奖了。病魔没有因为芬森获奖而放缓脚步。1904年,尼尔斯•莱伯格•芬森与世长辞,时年仅44岁。
今天看来,芬森的成果存有不少争议,特别是用红光治疗天花方面。另外,寻常狼疮也早已不再用芬森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强大的抗结核药物。但是,芬森的开创性工作仍然是伟大的:现代医院等场所仍在使用紫外灯进行环境灭菌;受他的启发,能量更高的射线被用来治疗肿瘤。芬森先生与病魔抗争、奋斗不止的形象,就如同那座雕塑,百年来始终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