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盘丝洞论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ela

乐器分类

[复制链接]
 楼主| Adela 发表于 2003-1-29 06: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三弦

  大三弦有三根弦,有指板,无品位;用左手按弦,右手拇指、食指带假指甲演奏。
  (1) 定弦、音域与音色
  大三弦可随演奏乐曲的调定弦,最低可定为D、A、d;最高可定为G、d、g。无论哪种定弦,它的音域都有三个八度。按实际音高记谱。大三弦音色苍劲、雄厚,细腻而丰富,穿透力较强,个性突出。
  (2) 转调
  定好一种弦后,可较方便地演奏四个宫系的调,熟练的演奏员还可作更多的转调。定弦D、A、d,可奏D、G、C、F四个调。其他A、(b)B、  (b)E也能演奏,但难度较大。定弦G、d、g,可奏G、C、F、(b)B四个调,其他D、(b)E、(b)A三个调难度较大。
  (3) 演奏技巧
 大三弦演奏技巧及其符号标记与琵琶基本相同。如左手的进、退(绰、注),有时也用打、带起、吟(揉)、推、拉、擞、泛音等技巧;右手的弹、挑、滚、双弹、双挑、分、划等技巧(请参阅琵琶的有关部分)。
 楼主| Adela 发表于 2003-1-29 06: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碰铃

  碰铃即碰钟,古代称之为"星",铜制,形如一对小酒盅,用绳串连。碰铃通过相互对撞发声,声音清新、悦耳、幽然、飘逸。
 楼主| Adela 发表于 2003-1-29 06: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阮一般都用四根琴弦,分为大、中、小阮和低阮。
  (1) 定弦、记谱与音色
     中阮属于中音乐器,常定弦为G、d、a、e(1),音域为G(A)??d(2)。
   大阮属于低音乐器,常定弦为C、G、d、a或D、A、d、a,音域为C(D)??a(1)。
   中阮的记谱视声部具体音高而定,用低音、次中音谱表或高音谱表按实际音记谱。
   阮的音色圆润丰厚,各音区之间音色差别不大,大阮低沉一些。
  (2) 演奏技巧
   阮的演奏姿式如同琵琶。左手按琴弦,右手拇指、食指带指套弹奏。在演奏技巧方面比琵琶简单,常用弹挑、双弹、双挑、分、滚、划等。演奏方法及所有符号与琵琶相同;有时也用弹板面、拍弦奏法,以取得如同打击音响的效果。
     乐队中如果不过分强调力度,常用阮的分声部奏或与其他弹拔乐器共同组成和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8 23:39:38编辑过]
 楼主| Adela 发表于 2003-1-29 06: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月琴

弹弦乐器。唐代己有月琴之名。其形制与阮相近。清代,琴颈缩短,演变为现代的样式,音箱呈满圆形,琴颈短小。全长62、音箱直径36.3厘米,琴颈和音箱边框用红木、紫檀木制,边框 用六块规格一致的木板胶接而成。面板和背板桐木制,箱内置两道音梁,支两个音柱。四轴,四弦,每两弦同音,五度定弦。琴颈和面板上设八或九个品位。音域为两个八度。本世纪五十 年代,改革制成宽颈月琴。长67厘米。十八至二十四品,定弦g、d1、g1、d2,音域:g-c4用尼龙缠钢丝弦。八十年代制成长杆月琴,长80厘米,缚弦下移,增置弦码,音箱内横音梁间增置两条竖音梁。三十品,定弦g、c1、g1、c2。演奏时,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拨弹奏,技巧有 弹、拨、撮、滚、扫滚、按、颤、滑、吟等,常用于京剧、楚剧等戏曲伴奏。
 楼主| Adela 发表于 2003-1-29 06: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吹奏乐器。至少已有七千多年历史。埙是我国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起源与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原始社会的埙,器形多样,如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发掘的陶埙,呈椭圆形,只有吹孔,无音孔,距今约七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陶哨,其形略如橄榄,也只有一个吹孔,用细泥捏塑而成,是埙的原始形态之一,距今约六千年。商代的埙比原始时期和夏代有了较大的发展,有陶制,石制和骨制的,以陶制最为常见,形体多为平底卵形。战国时期陶埙也为平底卵形,但也有其他形状的。秦汉以后,埙主要用于历代宫廷雅乐。考古发掘和传世埙中也偶见一些特殊形制的陶埙或瓷埙。故宫博物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藏有清代宫廷所用的红漆云龙埙,它高八点五厘米、腹径七厘米。埙体有六个音孔:前四后二,通体红漆,描绘金龙和云纹。今人改进研制的九孔陶埙,以古制六孔埙为基础,然后扩展其肩部和内胎,以增大音量,音孔增至八个:前六后二,加上吹孔、共为九孔。为便于运指演奏,尽量减少复杂的叉口指法,其音孔按相似于笛子的音孔顺序排列。专业演奏者可吹出二十六个音,包括两个八度内的全部半音和一个泛音。
 楼主| Adela 发表于 2003-1-29 06: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定音鼓

乐器名称:定音鼓(Timpani)
结构组成:由鼓身、鼓皮、定音系统和鼓棰等部分组成。
使用材质:鼓身:金属结构;鼓皮:牛、羊、驴皮均可,或使用合成材料
鼓  棰: 短木棰。根据演奏需要决定是否在一端包以弹性材料。
乐器特色:属单皮膜鸣乐器,造价昂贵。定音鼓可发出固定频率(即音高)的声
     音,并能够在五度音程范围内改变音高。音色柔和、丰满,音量可控
     制,不同的力度可表现不同的音乐内容,有时甚至可以直接演奏出旋
     律。演奏方法分为单奏和滚奏两种,单奏多用于节拍性伴奏,滚奏可
     以模仿雷声,且效果逼真。定音鼓作为色彩性打击乐器,其丰富的表
     现力远非普通打击乐器所比拟。
其   他:主要用于交响乐队中,为重要伴奏乐器。也适于其他各类乐队。定音
     鼓在规格上分为大、中、小三种,在交响乐队中通常设置三到四个,
     由一名乐手演奏,可达到鼓声本身的声效果。
 楼主| Adela 发表于 2003-1-29 06: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编 钟

结构组成:编钟由若干大小不同的“钟”组成,每一个钟体上都饰有简单的兽面
     内腔是空的。编钟的编制有许多种类,东周时期的编钟以九枚一组居
     多;较大的编制以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为代表, 共计
     六十四枚,分三层悬挂。
使用材质:编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当时的钟多为陶制;商代
     以后的编钟多为铜制
乐器特色:属于变音打击乐器族,发音类似钟声,清脆悦耳、延音持久。具有东
     方色彩,适合于演奏东方五声音阶的音乐。
其   他:在中国古代音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楼主| Adela 发表于 2003-1-29 06: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 鼓

乐器名称:小鼓(Snare Drum)
名   称:“军小鼓”;“边鼓”
结构组成:类似大鼓,但体积小得多。
使用材质:基本与大鼓相同,只是鼓皮为羊皮,且不敲的一面绷有多条沙带;鼓
     棰使用两条硬木棰,棰头较小,且不包任何外物。
乐器特色:属双面膜鸣乐器,无固定音高,但发音频率高于大鼓。音色清晰、明
     快,并伴有沙沙的声音,别具特色。演奏方式分为单奏、双奏和滚奏
     三种,其中滚奏法最具上鼓特色,双棰极迅速地交替敲击, 发出颗粒
     清晰的音响,各种处理效果(如轻 、重、缓、急的区别)可以表达出
     不同的音乐情绪。
其   他:在各类乐队中与大鼓的重要性相同,常与大鼓同时使用, 主要用来
     调和音色,增强乐曲的节奏感。
 楼主| Adela 发表于 2003-1-29 06: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 鼓

乐器名称:大鼓(Bass Drum)
别 称:“军大鼓”;“低音鼓”
结构组成:由鼓身、鼓皮、鼓圈、鼓卡和鼓棰等部分组成。
使用材质:鼓身:木质或轻金属材料;鼓皮:多用牛皮;鼓圈和鼓卡:目前多用
     铝合金制成。鼓棰:短而粗的木棰,一端包以皮条、布料或绒毡,呈
     球状
乐器特色:现代大鼓起源于古代土耳其,中世纪时传入欧洲。属于双面膜鸣乐
     器
 楼主| Adela 发表于 2003-1-29 06: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木 鱼

乐器名称:木鱼(Wood Block或Two Tone Block)
结构组成:多用桑木或椿木制作,体高约5至15厘米,中空。演奏时用小木槌敲
     击发声。
乐器特色:属于体鸣乐器族。发音清脆、响亮、节奏感强。木鱼为历史较为久远
     的中国传统打击乐器,源于佛教,最早用于佛教“梵呗”(一种佛教
     歌曲)的伴奏。后业传入民间。
其  他:为中国民族乐队中必备的打击乐器,通常成套使用(现行的成套木鱼
     为大小不等、音高不同的一组木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盘丝洞〓

GMT+8, 2025-7-6 07:01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