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盘丝洞论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ela

[转帖]曲种杂谈

[复制链接]
 楼主| Adela 发表于 2003-1-29 05: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戏曲音乐的主要特征
  
  中国戏曲音乐起源于民间,经过长期演变而逐步形成。演员和乐师是戏曲音乐的继承者,又是创造者;是编曲者,又是演唱演奏者;是第一度创造者,又是第二度再创造者。历史上虽有过极少数的专业戏曲音乐家,但师徒相承,口传心授,集体口头创作是主要的普遍的创作方法,不同于欧洲专业作曲家创作的歌剧。因而,中国戏曲音乐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征,其主要表现为:

  ①传统戏曲声腔既有明显的共同特点,又呈现出地方剧种风格的多样性。如川剧高腔既保存了传统高腔帮腔、曲牌体、说唱性与歌唱性相结合的特点,又形成了自身的风格:如全部使用四川方言,发展了帮腔的形式,加入了复杂多变的川剧锣鼓,创造了独特的“一字板”等。因此,它大不同于赣剧、徽剧、婺剧、湘剧中的高腔。以湖南高腔而言,就有湘剧高腔、祁剧高腔、常德汉剧高腔、辰河戏高腔4大流派,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地方风格。

  ②各戏曲剧种的音乐风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不断地吸收融化其他音乐成份,从而得到丰富、发展和变化。越剧主要的唱腔是尺调、四工调、弦下调,优美流畅,宜于表现温和细腻的感情;为了表现戏剧的矛盾冲突和剧中人物激昂慷慨的情绪,吸收运用了绍剧的“二凡”、“流水”,使之逐渐成为越剧的唱腔。豫剧除将豫东调、豫西调融为一体外,还变化地运用了河南曲子、河南坠子、越调及京韵大鼓、河北梆子等戏曲、曲艺的音乐成份,却又保持了豫剧的音乐风格,丰富了唱腔的表现力。

  ③中国戏曲音乐的创作和演唱演奏,既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又具有较高的专业性。戏曲音乐是众多不知名的艺人选择、加工、提炼、创造而逐步形成的,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但就其唱腔和伴奏的旋律、演唱演奏的技巧而言,又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如由某一简单的曲调,发展成具有各种板式、分别生腔和旦腔的成套的板腔体系,它就包括多种旋律发展手法:节奏的变化,宫调的转换,旋律的扩充与紧缩,加花与减繁,字位的移前或挪后……等等。曲牌体的戏曲音乐,则包括选择曲牌,如何连接,如何从几个曲牌中择其风格相近、气质相符的唱句重新组成曲牌──“集曲”。如何使用1个曲牌变化地演唱不同情绪、不同字数的唱词……等等。不同剧种的艺人,都有一套不同的处理方法。这是一部尚未成书的、具有民族特性的、专业性很强的中国戏曲音乐作曲法。

  ④戏曲音乐既有程式性,又能灵活运用,创造出新。程式一词用于戏曲音乐,是指板式和曲牌的基本结构、腔格、衔接、组合、伴奏与唱腔的结合方式、伴奏的引奏、过门、垫头的部位及其惯用乐句、乐汇,以及锣鼓经、丝弦唢呐曲牌的习惯运用方法等等。这一套包括唱腔旋律、结构、幅度、字位、节奏的规格,以及伴奏音乐如何与歌唱、表演、舞蹈相配合的方法,是经过长期艺术实践代代相传而形成的。它已在艺人和观众之间形成了一种共同的艺术欣赏习惯。有修养的演员和乐师,均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本剧种的各种程式。但又不拘泥于程式。“死曲活唱,硬弦软用”,就是对程式灵活运用的概括。许多流传久远,达到家喻户晓的优秀唱腔,都是传统程式变化运用的结果。

  ⑤中国戏曲唱腔虽受生、旦、净、末、丑等行当的制约,但并不妨碍人物个性的刻画。同是旦腔反二黄慢板,梅兰芳在《宇宙锋》中唱的和程砚秋在《窦娥冤》中唱的,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同是老生西皮二六,《空城计》里的诸葛亮唱得潇洒自如,而《捉放曹》里的陈宫,则是一腔怨恨。这是对同一板式不同处理和运用的结果。甚至同一剧目、同一人物、同一板式或曲牌,不同演员的演唱,也有不同的风格。这又是形成不同流派的原因之一。

  ⑥中国戏曲的音乐节奏与舞台节奏,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戏曲中的唱腔和伴奏,起着控制整个舞台节奏的作用;演员的一招一势、一言一语要符合音乐节奏,而鼓师、琴师又要积极主动地予以配合。音乐节奏的或松或紧、或快或慢,音乐情绪或欢乐或低沉,或热烈或暗淡,直接影响舞台节奏和舞台气氛。

  ⑦中国戏曲中出现的种种自然音响予以音乐化,使其融合在整个音乐音响之中。舞台上需要的雷鸣、马嘶、落水、击石等声响,常用乐器的音响予以象征性的描绘。它与戏曲表演中的虚拟性动作融为一个和谐的艺术整体。

   中国戏曲音乐的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丰富多采,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性。过去,它成功地表现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留下了大量的优秀唱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多受过专业音乐教育的音乐工作者,对戏曲音乐的收集、整理、研究、改革、发展及提高演员和乐队队员的音乐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戏曲音乐如何表现现实生活和现代人物,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预言,它将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时期中,在表现新人新事新时代的过程中,给人们以高尚的精神食粮和优美的艺术享受。
 楼主| Adela 发表于 2003-1-29 05: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咏叹调
  
    咏叹调又叫“咏唱”。原意是抒情独唱曲。最初是意大利和歌剧、清唱剧中常以歌谣体裁出现的独唱曲,通常篇幅较大,且富于戏剧性,集中体现剧中某一人物形象或心理上的刻划。常为复三段曲式或变奏曲式、回旋曲式。由于其旋律性强,表现力丰富,可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唱。
 楼主| Adela 发表于 2003-1-29 05: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诙谐曲  

  诙谐曲又称谐谑曲。一种三拍子的器乐曲。其主要特点是节奏活跃,速度较快,常出现突发的强弱对比。常在交响曲等套曲中作为第三乐章出现,以取代宫廷风格的小步舞曲。十九世纪后,出现钢琴诙谐曲。其篇幅、结构、段落更为庞大而对比强烈,其中著名的有肖邦的四首钢琴诙谐曲等。
 楼主| Adela 发表于 2003-1-29 05: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浪漫曲

  浪漫曲是一种无固定形式的抒情短歌或短乐曲。十八世纪后半叶在法国民间、十九世纪中叶在俄国广泛流行。其歌曲的特点为:曲调表情细致,与歌词紧密结合,伴奏亦较丰富;器乐曲旋律富于歌唱性,常由小提琴及管弦乐队演奏。
 楼主| Adela 发表于 2003-1-29 05: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夜曲

  一种黄昏或夜间在室外独唱或独奏的歌曲或器乐曲。渊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一种爱情歌曲。其音乐情绪缠委婉,常为青年人徘徊于恋人窗前时所用,流行于西班、意大利等国。通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如舒柏特的歌曲《小夜曲》等。另外还有一种供乐队合奏的小夜曲,其曲调轻快活泼,始于十八世纪末,常为上流社会达官司显贵餐宴时助兴而用,如莫扎特的《D大调哈夫纳小夜曲》等。
 楼主| Adela 发表于 2003-1-29 05: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序曲

  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序曲分:法国、意大利序曲类。前者为复调风格,分为慢板、快板、慢板三个乐章,中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快慢顺序与前者相反,分为快板、慢板、快板三个乐章。十九世纪以来,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著名的序曲有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序曲》、韦伯的《自由射手序曲》、贝多芬的《费德里奥序曲》、罗西尼的《威廉·退尔序曲》、柴可夫斯基的《1812年序曲》驻《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等。
 楼主| Adela 发表于 2003-1-29 05: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交响诗

  一种单乐章管弦乐曲,又称音诗,属于标题音乐范畴。由作曲家李斯特首创这一体裁。形式上不拘一格,并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常以诗歌、戏剧绘画及历史事迹等为题材,广泛运用主题变形的手法,塑造出表现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另有交响音画、交响童话、交响传厅等体裁,均相似。著名的交响诗有李斯特的《前奏曲》、《塔索》,德彪西的《牧神午后》、《海》,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等;我国的交响诗有辛沪光的《嘎达梅林》和施咏康的《黄鹤的故事》等。
 楼主| Adela 发表于 2003-1-29 05: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组曲

  若干短曲连为一体的管弦乐曲或钢琴曲。其中各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组曲有古典、近代之分。古典组曲又称“舞乐组曲”,兴起于十七与十八世纪之间,是采用同一调子的各种舞曲连接而成,但在速度、节投井下石等方面互相形成对比,如巴赫的古钢琴组曲。近代组曲又称“情节组曲”,兴起于十九世纪,从歌剧、舞剧、戏剧音乐或电影音乐中选取若干乐曲辑成,有的根据特定标题内容或民族音乐素材写成,如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交响组曲《舍赫拉舍达》、德沃夏克的《捷克组曲》等。
 楼主| Adela 发表于 2003-1-29 05: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进行曲  

  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乐曲。原是舞曲的一种,多用在群众出场、退场的时候。十七世纪起,渐渐转入音乐艺术的领域。当时的进行曲形式,多为二部曲式;现代进行曲常以三段式出现,中段较抒情,以取得对比,用偶数拍子,节奏明确,结构整齐。群众歌曲常用进行曲体裁,如冼星海的《救国军歌》等。
 楼主| Adela 发表于 2003-1-29 05:4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探戈

  探戈起源于非洲西部。十九世纪后叶成为流行于阿根廷及其他拉美国家的双人舞蹈,用之于社交舞会。其音乐特点为:中速,2/4或4/4拍子,旋律与伴奏常形成交错节奏,与哈巴涅拉相似。以切分音为其特色,后传入欧洲发展成“大陆探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盘丝洞〓

GMT+8, 2025-7-6 15:07 ,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