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盘丝洞论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ela

乐器分类2

[复制链接]
 楼主| Adela 发表于 2003-1-29 07: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钢琴简介

  Piano是pianoforte 的简称. 其机械装置有:键盘,击弦机,琴槌, 制音器,琴弦和踏板。现代钢琴的键盘达七个八度,最高音为A;也有再加一个小三度的,最高音为C(88键)。 钢琴第一次用于独奏乐器是在1768年J.C.在英国的一次演出。

  钢琴五重奏: 钢琴, 双簧管, 单簧管, 圆号和大管。 另一种搭配是钢琴, 小提琴, 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

  钢琴四重奏: 钢琴, 小提琴, 双簧管, 长笛。另一种是钢琴,单簧管,小提琴和大提琴。

  立式钢琴价格便宜,占用空间小,成为爱好者的购买对象。三角钢琴则用于大型演出或专业人士。立式钢琴采用一种琴弦交错的设计方案,有效地节约了高度与厚度。在此之前的立式钢琴高度达2.4米。现在的只有1-2米高。三角钢琴有 2.7米长。

  钢琴应用极广,从管弦乐到爵士乐,从室内乐到流行乐。三角钢琴发源于1709年欧洲的古钢琴,又称羽管键琴。立式钢琴则发源于19世纪早期的三角钢琴。
 楼主| Adela 发表于 2003-1-29 07: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提琴Cello

  “我第一次听到大提琴的声音,就被完全吸引住了,我激动得喘不过气来。它的声音那么温柔优美,富有人情味。这正是我要演奏的乐器。”这是巴勃罗·卡萨尔斯第一次倾听专业大提琴家演奏的感受,并从此开始了他近一个世纪的大提琴家生涯。

  的确,作为提琴家族的低音乐器,大提琴的音域十分宽广,可以从男低音到女高音声部,应用颤音的手指触按指板,演奏出富有表现力的旋律,其音色堪与意大利的美声女高音相媲美。

  大提琴最初出现在16世纪初,作为不同型号的弦乐家族的一员,被称作“viole da braccio”(臂式维奥尔),其体积比现代大提琴大些(1707-1710年间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大提琴逐渐变小。)这种四弦乐器在其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变化。巴赫在《布兰登堡协奏曲》中就把立式维奥尔(viola da gamba)、倍低音维奥尔(violone)和大提琴放在一起使用。此外还有高音大提琴(violoncello piccolo),“爱情大提琴”(violoncello d\'amore)以及19世纪出现的arpeggione——有品的吉他形六弦大提琴。其实巴赫常用的立式维奥尔尽管是大提琴的前身,但与大提琴完全是来自两个不同的家族,不仅外形有所不同,维奥尔通常都是有弦品的,琴弦多于四根。在大提琴出现的早期,许多演奏者都能演奏维奥尔和大提琴这两种乐器。

  巴罗克大提琴与今天的大提琴相比,尺码大致相同,但琴颈较短,琴马较低,羊肠弦较松弛的拉力产生出柔和的声音,使乐曲的起音十分清晰,与巴罗克音乐的鲜明节奏感相得益彰(20年代大提琴才用上钢弦)。巴罗克大提琴没有琴脚,演奏者坐着分开两膝,脚跟相靠,把乐器放在小腿间演奏。现代的长钉状琴脚出现在19世纪末。由此较大地改善了演奏的可靠性,发展了演奏技巧。20世纪的大提琴家保尔·托特里埃在琴脚上又加弯折的一段,使持琴角度有所改变,便于左手在高把位间的移动。

  大提琴最初的独奏作品是由羽管键琴作通奏低音伴奏的奏鸣曲,意大利大提琴家朱塞佩·雅彻尼(Giuseppe Jacchini,16??-1727)和卢格·塔里迪(Luigi Taglietti,l668-1715)在1697年出版的作品被认为是此类形式的最早见证。皮特罗·朱塞佩·波尼(Pietro Giuseppe Boni)创作的《12首室内奏鸣曲(Op.1)》(1717年)以有表现力的大跳和独奏旋律的灵活柔顺为主要特征。意大利作曲家贝内代托·马尔切洛(Benedelto Marcello,1686-1739)和维瓦尔第是18世纪上半叶大提琴音乐的重要作者。维瓦尔第的六首奏鸣曲被看作是巴罗克时期的顶级作品。J.S.巴赫作于1770年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是早期作品的里程碑。当时,德国人对大提琴这一意大利乐器并不重视,他们更喜欢立式维奥尔(viola da gamba),因而巴赫的这六部大提琴组曲在大提琴音乐的创作和演奏方面都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在巴罗克大提琴作为独奏乐器发展的同时,大提琴的通奏低音演奏开始用来为咏叹调歌唱家伴奏,在亨德尔的清唱剧和巴赫的康塔塔中这一形式得到确立。它要求通奏低音演奏者要有熟练的和声知识,能够“依照感觉”变化和装饰音乐。

  1800年代,各种乐器都得到了极大发展,弦乐器要以更加亮丽的声音来适应新型较大音乐厅的需要。此时提琴家族也有所变化。琴颈和指板加长,弧度加大,琴马加高,较细而拉紧的琴弦使大提琴的声音更加清晰悦耳。1750-1785年间,法国人弗朗索瓦·图尔特(Francois Tourte,1747-1835)制作的琴弓有73厘米长,弓杆为凹型,与巴罗克琴弓的僵直形成对比。图尔特弓拉力增大。弹跳力提琴协奏曲是由维瓦尔第创作的,他总共作有27部。此外博凯里尼(Luigi Boccherini,1743-1805)、卡尔·施塔米茨(Carl Stamitz,1745-1801)、瓦根塞尔(Georg Christoph Wagenseil,1715-1777)和C.P.E.巴赫也是这一时期大提琴协奏曲的主要作者。其中博凯里尼作为大提琴演奏家极大地发展了大提琴技巧,如把大提琴的音高扩展到降B,在拇指把位上利用并指演奏双音,快速地演奏音阶和琶音以及高超的运弓技巧。他还使大提琴作为独奏和室内乐成员的地位有所提高。

  在古典乐派时期的室内乐,特别是海顿创立的弦乐四重奏中,大提琴已承担起更加独立的角色。为满足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克·威廉对大提琴的偏好,莫扎特在其最后的三部四重奏(K575,589和590)中给大提琴部分以较高的音域。贝多芬在其创作的管弦乐中,首先把大提琴从低音声部中分离出来,演奏旋律音调。海顿的D大调协奏曲是古典主义作品中音乐内容与演奏技巧完美结合的典范。而贝多芬的五首奏鸣曲,前两首的钢琴部分技巧艰深,后几首虽然相对均衡些,但抒情的A大调奏鸣曲是在较高的音域里呈示主题旋律,以其达到特殊的效果。

  浪漫乐派时期的大提琴奏鸣曲由于钢琴演奏的发展而拥有了更为宽泛的表现力。门德尔松的两首大提琴奏鸣曲(1838和1842年),钢琴部分十分辉煌,而肖邦奏鸣曲(1846年)的钢琴部分可与协奏曲相媲美。这首题献给法国大师奥古斯特·弗朗肖姆(Auguste Franchomme,1808-1884)的奏鸣曲,大提琴部分也比较艰深。在布拉姆斯著名的两首奏鸣曲中,大提琴和钢琴声部达到了最均衡的完美。19世纪末期的佳作还有理查·施特劳斯充满活力的奏鸣曲(1882年),格里格庄严而新颖的奏鸣曲(1883年),以及拉赫玛尼诺夫富有浓郁的浪漫色彩和戏剧性效果的作品(1901年)。与此同时,为了满足音乐会演出的需要,大提琴家们把舒伯特为当时(1823年)新发明的乐器——吉他形大提琴创作的《吉他形大提琴奏鸣曲》据为己有,克伦格尔(Julius Klengel,1859-1933,德国大提琴家和作曲家)改编的塞扎尔·弗朗克的小提琴奏鸣曲,也被大提琴家们频繁演奏。可以与肖邦的钢琴前奏曲相媲美的大提琴作品是戴维·波佩尔(David Popper,1843-1913)创作的《48首练习曲》。波佩尔创作的许多小品受到全世界的大提琴家们的喜爱,《精灵之舞》更是最受欢迎的加演曲目。

  新型大提琴的富有歌唱性的亮丽声音,非常适合浪漫派协奏曲的需要,只是独奏大提琴高音区声音与浪漫时期管弦乐队群体之间的均衡感不易协调。大提琴多用来表现歌剧中的抒情段落。19世纪留存下来的作品很少,比如:舒曼、圣-桑的协奏曲,柴科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等。直到德沃夏克充满激情和怀乡情绪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问世,大提琴作为独奏乐器才得到作曲家们的认同。无怪乎布拉姆斯在1895年听完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时曾惊呼:“如果我早知道大提琴有如此非凡的能力,我也会写一部协奏曲的。”

  自20世纪初期开始,大提琴历史的发展有两点值得关注。首先是最富有天才和个性的大演奏家,比如,卡萨尔斯和罗斯特罗波维奇。另一方面是权威性的传统教学,代代相传的高超演奏技巧在当今的大提琴家身上充分得以体现。尤利乌斯·克伦格尔(布拉姆斯的朋友)是埃马努埃尔·费尔曼和威廉姆·普里斯(William Pleeth,1916-,英国大提琴家)的老师,而普里斯教授了杰奎琳·杜普雷。

  大师级人物巴勃罗·卡萨尔斯和埃马努埃尔·费尔曼等人完美的技艺和非凡的表现力促使作曲家为大提琴创作出新的作品。卡萨尔斯魅力无穷的演奏和艺术家的人品使大提琴舞台光彩夺目。巴赫大提琴组曲的再现演奏足以使他永载大提琴史册。此外,卡萨尔斯极大地发展了大提琴技巧,他使肩膀和持弓的手臂从僵直中解放出来,更有利于演奏者的音乐表现。他主张按照和声的发展进程来对待音准,提倡节奏精确的内在感觉,并称其为“音乐重读”。有趣的是,尽管卡萨尔斯创立了现代大提琴音乐,但他只演奏上两个世纪的作品,而拒绝其他曲目。不过勋伯格还是为他创作了一部协奏曲。堪与卡萨尔斯辉煌功绩相提并论的是费尔曼的超一流技巧,他的左手技巧特别卓越,能像小提琴家一样在指板上下舞动。他移居美国之后,曾与雅沙·海菲茨成为传奇般的合作伙伴。这一时期在大提琴奏鸣曲方面有所贡献的大作曲家有:德彪西,布里奇(Frand Bridge,1879-1941,英国作曲家),欣德米特,肖斯塔科维奇,埃里奥特·卡特(Elliot Carter,l908-,美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布里顿,施尼特凯等等。亚诺什·施塔克早年演奏的佐尔坦·科达伊的无伴奏奏鸣曲在发展大提琴技巧方面可谓是里程碑式的作品。姆斯蒂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对大提琴的贡献最为世人称道。这不仅是因为他尽善尽美的演奏技艺,还有他与许多大作曲家们的精诚合作。

  在罗斯特罗波维奇之后,最富有独特魅力的大提琴家是杰奎琳·杜普雷,她短暂的经历展示出其最卓越的音乐天资。她演绎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情感饱满,激动人心,是当今最完美的佳作。杜普雷录制的埃尔加协奏曲(巴比罗利指挥)和阿尔德尔(Alder)协奏曲(由她的丈夫,丹尼尔·巴伦博伊姆指挥),被评为1988年的三个最佳录音之一。大提琴历史的近期发展,是艺术家们不断地挖掘新作品,以唤起唱片公司的关注。在这方面,拉费尔·沃尔菲什的努力应受到肯定,他已探究了芬齐、莱顿和莫伦等作曲家的当代作品。此外,肖斯塔科维奇、瓦尔顿的协奏曲,约翰·塔夫纳的《保护面纱》等都是重要的大提琴作品。

  杜普雷很幸运地拥有一把斯特拉迪瓦里大提琴,这把琴现在由大提琴家马友友使用,罗斯特罗波维奇使用的是杜波特的斯特拉迪瓦里大提琴。无论是否使用名琴,现代作品的不同意境加上演奏家不断发展的高超技艺使大提琴成为90年代最为激动人心、最受宠爱的乐器之一。
 楼主| Adela 发表于 2003-1-29 07: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提琴简介

   小提琴不仅是管弦乐队中最重要的乐器,同样在室内乐,民谣乐,爵士乐等领域散发其迷人的魅力。因为它是多才多艺的,既能唱出悠扬如诗般的曲调,又有时让人感到耳花缭乱。

  小提琴属于弦乐器,音域至少三个八度,琴身由木材制成,琴弦则由纯钢制成。它的长度是多种多样的,但琴身常在36厘米左右。

  小提琴是四根弦的乐器,通过琴弦振动发声,现代的小提琴源于16世纪欧洲早期的四弦琴。

  意大利的小提琴是世界上最好的,特别是阿马提家族的。在小提琴制造的过程中,琴弦要经受7.7公斤向下的重力。

  现代的管弦乐团通常有大约有24把小提琴,分成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两个部分,在演出中小提琴的任务要比任何其它乐器都重。它们的发音清澈脱俗,经常与其它的乐器形成鲜明对照。

  小提琴也是至高的室内乐器,许多作曲家为它精心谱写乐曲。其中,弦乐四重奏的配置是最佳的,它用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在这一组合中,小提琴在其它提琴家族成员的协奏下无疑显得高贵且游刃有余。

  小提琴在乡村乐的应用是很有名的,发展于美国南部,是英国移民喜闻乐见的乐器,如今被继承下来。这种以小提琴为主的乡村乐,滑音和双音等装饰音用的相当普遍,其中有越来越快的演奏,可以让空气充满幻想与激情。

  用弓来拉两根弦可以演奏双音和弦。在有些情况下,要用指来弹拨弦。双滑音则要在拉弦的同时用手指在琴弦上游动。
 楼主| Adela 发表于 2003-1-29 07: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乐器名称:箫

别称雅号:“洞箫”、“竖吹”

结构组成:为一根长80厘米的竹管,管径约为2厘米左右。竹
     管上端用 竹节封口,在封口处开一个半椭圆型吹
     孔,竹管管身上开六个 按音孔(前五后一),管
     身另一面开有出音孔。

使用材质:古代的箫多为竹制,但也有玉制或瓷制的;现代箫
     统一为竹制。

乐器特色:属于木管乐器族内的吹孔气鸣乐器,音色圆润、浑
     厚、柔和 ,但音量较小。箫为传统的中国民族乐
     器,其音色十分独特, 有一种悠远、苍凉的感觉
     ,因此极适于演奏较为哀婉的乐曲。

 
  常用于独奏或琴箫合奏。在传统的中国江南丝竹乐中,箫也是重要的乐器之一。
 楼主| Adela 发表于 2003-1-29 07: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笛子

乐器名称:笛子

别称雅号:竹笛;横笛;“横吹”

应用谱号:低音谱号,不移调记谱。

结构组成:是一根比手指略粗的长管,上面开有若干小孔。
     常见的六孔竹制膜笛 由笛头、吹孔(1个)、膜孔
     (1个)、音孔(6个)、后出音孔(1个)、 前出
     音孔(2个,又名筒音)和笛尾组成。

使用材质:笛身一般为竹制。笛膜(演奏时贴于膜孔处的一个
     小薄片)一般用嫩 芦苇杆中的内膜制成。

乐器特色:属于木管乐器家族中的吹孔膜鸣乐器类。是典型的
     中国民族乐器。据 传说,笛子已有两千年以上的
     历史。笛子的表现力十分丰富,可演奏 出连音、
     断音、颤音和滑音等色彩性音符;还可以表达不同
     的情绪; 无论演奏舒缓、平和的旋律,还是演奏
     急促、跳跃的旋律,其独到之 处都可从中领略。
     此外,笛子还擅长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把听
      众带入鸟语花香或高山流水的意境之中。

 
  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和参与合奏。笛 子实际上是一类乐器的通称,如
果从音高上分类,笛子一般分为曲笛 (笛身较为粗长,音高较低,音色醇厚,多分布于中国南方)、梆笛
(笛身较为细短,音高较高,音色清亮,多用于中国北方各戏种)和 中笛(形状、发音特点介于曲笛和梆笛之间)。
 楼主| Adela 发表于 2003-1-29 07: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胡

乐器名称:二胡

结构组成:由琴头、弦轴、琴杆、千斤、琴码、琴筒、琴弦和
     琴弓八大部分构成。

使用材质:大部分结构为红木或楠木所制,琴弦多为金属弦或
     金属缠弦,琴弓为马尾所制。

乐器特色:典型的中国民族乐器,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弓拉弦鸣
     乐器类。音色柔美而深沉,表现力丰富,善于抒发
     感情。二胡的演奏技法艰难,有分弓、快弓、颤弓
     、顿弓和跳弓等弓法技巧和颤音、倚音和滑音等指
     法技巧。

  多用于独奏,也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主旋律乐器。中国的许多地方戏种、曲艺说唱等艺术形式的主要伴奏乐器即为二胡以及二胡的“同族兄弟”板胡、京胡以及高胡等等。
 楼主| Adela 发表于 2003-1-29 07: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乐器名称:筝

应用谱号:“古筝”

结构组成:为一弦一柱、多弦多柱的乐器,分为琴身(由共鸣箱和支架构成)和琴弦系统(包括琴弦、弦轴、前梁、后梁和音柱)两大部分。目前筝的弦数在十九弦到二十六弦之间,有多种规格。

使用材质:琴身共鸣箱一般为桐木制,支架为木制。琴弦的质地以前多为丝制,现在多为金属制;前梁、后梁和音柱多为竹制。

乐器特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之一,分布甚广。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器类,历史久远,历经演变,发音清脆悦耳,如山泉般流畅。由于按五声音阶定弦,故极具中国民族特色。

  无论用于独奏、重奏、合奏或伴奏(伴唱),都是特色型乐器。也常常用于中国民族乐队充任声部。此外,筝还广泛应用于中国的许多种地方曲艺形式, 如山东琴书、潮州弦诗等等。
 楼主| Adela 发表于 2003-1-29 07: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琵琶

乐器名称:琵琶

结构组成:由头部、颈部和腹部三部分构成: 头部:包括琴
     头、弦槽和弦轴; 颈部:包括山口、相、琴枕和
     琴颈; 腹部:包括品、面板、复手、琴背和琴弦
     (4根)。

使用材质:头部、颈部多由红木或牛角、象牙、玉石等原料制
     作;腹部面板多为桐木或柏木制成,品多为竹制或
     牛角制,琴弦为钢丝弦或尼龙弦。

乐器特色:最重要的中国民族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
     拨乐器类。琵琶自唐朝时期基本定型以来,还不断
     经历一些小的改动,其音色、音量和音域也随之变
     动。琵琶的音色清澈、明亮,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
     的著名诗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象而生动地说
     明了琵琶的音质特点。其演奏技巧相当复杂,不同
     的演奏技巧可以模仿许多声音效果(如潺潺流水乃
     至战场上的人喊马嘶等等),十分逼真。


  通常为独奏乐器。在中国民族乐队中,琵琶也是极为重要的旋律乐器和伴奏乐器。另外,在以苏州评弹为代表的许多中国地方曲艺中,琵琶也是主要的伴唱乐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8 23:49:00编辑过]
 楼主| Adela 发表于 2003-1-29 07: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琴

乐器名称:古琴

别称雅号:“琴”、“七弦琴”

结构组成:型制多样,现今以“仲尼式”最为多见。一般分为
     琴体(即共鸣箱,由琴面、琴底和琴轸、雁足等部
     分组成)和琴弦系统(包括琴弦七根和岳山、龙龈
     、琴徽等部分)。

使用材质:琴身的琴面面板一般为桐木制,琴底板为梓木制。
     琴弦的质地以前多为丝制,现在多为金属制;琴徽
     多为贝壳或玉石制成。

乐器特色:是乐器家族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历史悠久,为中
     国最重要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内的
     弹拨弦鸣乐器,发音浑厚深沉,余音悠远,具有浓
     厚的中国民族特色。演奏技巧复杂,有滑奏、揉弦
     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现力丰富。

  属于典型的独奏乐器,较少用于合奏。古时也常作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
 楼主| Adela 发表于 2003-1-29 07: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口琴(harmonica)

乐器名称:口琴(harmonica)

结构组成:非常简单,是体积最小的乐器之一。在长条型琴体
     上设置双层方格窗口,窗口内设置簧片,通过口吹
     气流使簧片振动发声。

使用材质:琴体外壳多为金属质地,方格窗口内多为朔料或电
     木所制,簧片多为金属片。

乐器特色: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由于上下双层
     窗口的簧片振动不完全一样,故口琴的音色中有一
     种特色颤音,十分柔美动听。


  属于极为大众化的乐器,物美价廉,便于携带,演奏技巧比较简单。很少用于管弦乐队,但广泛流行于民间,深受人们的喜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盘丝洞〓

GMT+8, 2025-7-6 18:13 ,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