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盘丝洞论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77|回复: 10

网恋是什么东东 [讨论]

[复制链接]
夜未央 发表于 2002-12-31 05: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culture.netbig.com/topic/netlove/01.htm





  虽然人们把跟网络有关的爱情故事都称之为网恋,但是,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第一种网恋里,网络只是一种工具。网络为那些寻找心上人的网民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更多的讯息。他们借助互联网谈情说爱,但最后还是要互赠照片,互听声音,互见对方的庐山真面目。他们的网恋是无法免却肉身的。
  第二种网恋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网恋。不走出网络的网恋。它存在于网上,并仅仅存在于网上,网下的任何行为对他们意味着“见光死”。正如一些网络男女叫嚣的那样:“宁要网对网的幸福,不要面对面的痛苦。”...

http://culture.netbig.com/topic/netlove/01.htm
妮子 发表于 2002-12-31 06: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觉得网恋不正常,也不觉得它正常!!只要网络存在,一定有网恋!
 楼主| 夜未央 发表于 2002-12-31 06: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网恋[转帖]

  我认为,网络恋爱(俗称网恋)是实际的、真实的,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虚无飘渺。
  人与人的交流必须借助媒介。无论纸媒(主要是信件)、电话、面谈、朋友介绍、婚介等等都是为了交流信息,让人能够有机会表达自己。网络从本质上说与其他交流方式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信息传播、信息交互的手段和过程。人们通过网络表达自己,就有机会影响到他人包括影响别人的思想、情绪和情感。
  但是现在的互联网还是属于窄带网,几次上网提速后国际出口仍然没超过2G,人们仍然通过打字,文本传输各种交互信息,多媒体信息的传播,如语音、视频会议等服务还不可能成为主要交流手段。因此,建立在文字交流上的网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网恋)具有其特色。
  网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认识阶段、多种方式交流阶段和现实生活阶段。
  1、认识阶段。
  认识阶段也是初始交流阶段。时空的缩短使选择的余地大大增加。人与人的交往不再局限于周围的小圈子。广泛接触会提供合心对象以便锁定。心灵的空虚、无聊也会无形地促使人开放自己。
  在这个阶段,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通讯方式或者说信息传播途径,其地位是得天独厚的。
  首先,文字表达容易引发人的想象。人会不知不觉将好的预期依附于不全的事物,知觉成一个较好的整体。特别是人已经存在好的成见以后。小说的主人公永远比影视的要美丽动人。
  其次,人们在网络上由于不用担心别人知道自己是谁,说起话来可以无所顾忌,能够比较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而利用头脑风暴展示自己的才华。由于没有物理的实际的约束,人能够避免拘谨、胆怯等社交障碍,更容易也更愿意表达自己。ICQ, OICQ, IRC, E-mail等的配合使用能够保证信息交互的及时。一句轻薄的言语会立即得到回应,这的确让人觉得刺激。最关键的是,这就如同化妆舞会,说错了,或说的过分了,对方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人不在局中,往往多一份冷静,多一份从容。
  与实际面谈或电话交流比较,网上聊天的较慢打字速度也能够让人有充足时间组织语言,从而显示他们思维的逻辑性合理性。
  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总喜欢展露自己的理想人格。文字表达最容易让人体现自己的理想人格,而且没有现实生活的校验,理想人格不容易被打破。理想人格的塑造,往往能够展现最美的自己,从而满足对方的意愿。
  不受现实条件局限,没有收入、身高、长相等等的困扰,只需要传递心声。这种直指人心的方式,能够迅速地表现自己的心灵。
  在网络上,爱的表达变得容易了。说一声“爱”,说一句亲昵的话,也不会被认为是冒犯。在恋爱中,及时的表达爱是必不可少的,哪怕唐突和冒犯,这点对于任何的交流方式都是最佳的经验和建议。所以在网络上无需苦恋;不会出现邻里、同学相爱十年也不敢挑破窗户纸的情况。
  
  2、多种方式交流阶段。
  当网恋关系(或者网上好朋友关系)已经确定,网上恋人会不满足于仅仅通过网络交流感情,他们会千方百计增加交流方式。这是进一步加深感情的必经阶段。
  新增的交流方式很多。比如写信、电话、约会等等。传统的交流方式能够增强信心。
  一位女孩曾经通过ICQ的Message问她的网上恋人:“如果没有ICQ,世界将变成怎样。”。男孩犹豫了一下:“没太多变化。”也是觉得气氛有些不对,他赶快解释说:“我们的交往不是早已经冲出网络了么?”
  尽管这些新增的交流方式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风险,但是大多数真心的网上恋人都会进行这一阶段。除非真的是有许多无法延续感情的理由。
  如果说认识阶段几乎是虚拟爱情,连性别都不确定的话,那么这一阶段已经开始网恋现实化的尝试。尝试的结果能够大致对两人是否能够维系感情做出基本判断。
  但很遗憾的是,几乎95%的网恋都会在这一阶段结束。这不是说网络情人有“见光死”的特性。而是人们在第一个阶段对对方存在太多幻想,在见面后又不及时调整心态。很少有人能够冲破虚华,不理会那些表面的东西。很少有人能够不顾对方的长相、身高体重等等,仍然说:“我爱的就是你的心”。很少有人坚强到幻想破灭。
  3、现实生活阶段。
  当恋人们真正考虑起婚嫁,并准备组建家庭的时候,现实生活就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为了得到家人的支持,恋人们都在这一阶段尽力去取悦对方的家人,并为能够在一起生活准备各种物质条件。许多异地的恋人会为消除地域界限跳槽。
  可以说,到了这一阶段,网络已经是很次要的东西。人们毕竟要回归现实的生活,网络的虚无飘渺最终必然被抛弃。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网恋的魅力仅仅是在第一阶段而已。第二阶段也许还会有很多时间泡在网络,但那已经成为一种低成本交流的手段。至于第三阶段,真不知道还有多少情侣网际游荡。因此,不要对网络有太多的期望。对网络虚假和伪装的抱怨正是来自人们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前几年,国内上网人数还较少的时候,网民本身的圈子就小,能够上网的人无论在收入、知识结构、能力等方面都是比较优秀的。在交流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各种问题考验对方的学识和技术水平,看看对方是否具有真才实学。性别是很容易通过文字体现出来的,除非自身有同性恋倾向,才可能掩饰性别。虽然这一阶段无法了解对方的人品、行为方式和能力,但将近一半人拥有个人主页,这是最简便快捷的自我表达。有个人主页辅助,网上聊天和邮件联系显得有所依托至少人不需要在一开始就长篇累牍地介绍自己,人们往往可以很潇洒地说:“来我主页捧捧场”“看我主页”。后来
  随着通讯手段的发展。未来的互联网建立在宽带IP网上。这会大大拓宽互联网的应用,纯文字交流将变为人们交流的辅助手段。在那样的情况下,网恋将实际得多。但人与人之间少了文字的幻想。


[郭卜乐 中国心理热线 http://www.zgxl.net]
 楼主| 夜未央 发表于 2002-12-31 06: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忠贞不渝的爱情 [转帖]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忠贞不渝的爱情,我也相信周星星在大话西游里那段无厘头而又感人至深的台词在现实中的存在。但就像我至今没有见过鬼,没有见过地外生命一样,我至今也没有感受过那如神话般的忠贞不渝的爱情。
    不要以为我是长得太丑一直无人问津所以伤透了心,或一次一次地被女人引诱又一次一次被无情抛弃后才这么说的。事实上,是我无拘无束的心灵将我的爱变得无拘无束;是我一次一次将伟大的爱变成菜市场里的鸡蛋和西红柿;是我疯狂陷入又疯狂出逃,是我。我是不是有病?我不知道。对我而言,忠贞总出现在美丽的开始,而背叛就等在任性的结束。
    在网络成为时尚,聊天成为流行,网恋成为经典的时候,我上了网,聊上了天,网住了一个女孩并且恋上了她。几个月后,她寄来了照片。一天一天不知疲倦狂敲键盘建立起来的几个月的感情,就在我看到照片的一瞬间毁灭了。原因很简单——长得太丑。我怎么可以将我宝贵的青春浪费在一台硬件就不合我意的机器上呢?心灵美最重要,其实我也知道,可不到万不得已谁会冒那个险呢!美丽的网恋就这样结束了,结束得一点都不美丽。
    在这之前我还结束了一段现实的爱情,那是我的初恋。大概是大一后半期吧,“那时花开”的年代,两颗相互爱慕的心碰在了一起。那时她是全班最快乐的女孩,幸福得像个公主。第一次约她出来吃饭是在一个大雪飘飞的晚上,她穿一件紫红色大衣,戴着紫红色长毛帽,端庄优美得像个天使。寒冷的冬天我竟然感到一些温暖,明亮的路灯下是两串长长的脚印。那天吃的是火锅,火锅怎么吃的不记得了,只记得那天她笑得像阳光一样灿烂,从此我知道了什么叫“秀色可餐”。
    以后的日子痛并快乐着。再后来就只有痛了。其实外面一直风和日丽,两个人的世界却风风雨雨。最后终于发现,其实谁也不懂谁。不适合或许是最好的理由,但不快乐才是最终的原因。这次初恋对我来说是刻骨铭心没齿难忘的一段,但最后还是以我的背叛结束。是我让痛苦变成无限放大的痛苦,变成绵延不绝的痛苦,变成永恒的痛苦,是我。我唯美的性格使我无法在不圆满的情况下享受幸福,无法在理想的故事中承认现实,至此我相信,那忠贞不渝的爱情在我这里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诺言,是谎言,是欺骗。
    也许我还会下意识地等待那神话般的忠贞不渝的爱情,直等到口干舌燥两腿发麻眼冒金星口吐白沫冬雷夏雪天合地裂……
 楼主| 夜未央 发表于 2002-12-31 06: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归现实,网恋才有生命力

   有人说,网上之恋是游戏,你所恋着的对你百依百顺的妙龄,可能是个白胡子老头;与你谈得炎热,经常向你献花送卡的俊男,可能是个二八黄花。有人说,网上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太虚拟了,不牢靠。有人说,网恋是不可能有结果的;有人说……

  在聊天室里,常会有人对我用私聊打出一句;“你相信网恋吗?”“你经历过网恋吗?”我总是坦陈己见:“凡事都是相对的,我相信,也不相信。”因为,网络与现实社会虽然不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既有“游戏”,也有真情。不能因为有媒体报道某某在游戏网恋,就认为网恋就全是游戏。

  我在聊天室和OICQ上碰到的网上情痴,真还不少。有在对方呆过的聊天室里“闻味思情”的,有在聊天室里“守株待兔”的,南海聊天室里还有一个听着对方送的那首音乐
苦等对方重新出现已经一年有余的……

  但是,以网行骗的例子也有不少。有少女冒然赴约而被骗财骗色的,有少女千里会友而失踪的……受害者似乎多为年轻女性。

  然而,怀疑一切的态度,同样又是不可取的。前几天,某报上介绍的通过网上聊天找到女朋友的阿勇,就固执地认为,网上也有爱情在,只要注入自己的真实个性和情感,爱情也会结出硕果来。

  笔者认为,网络是一种交友平台。通过网络认识朋友,不失为对现实中人与人交流渠道的一种补充。而且,这种相互认识与现实中的种种方式相比,更具有其优越性。一是更有广度。天南海北,没有了地域、行业与人际的约束,扩展了交友范围,具有了更广泛的选择性。二是提供了坦率直言的场所。因为大家相互看不见,没有了让人看到“脸红”之虞,说话用不着遮遮掩掩,尽可畅所欲言,不象现实中有些想说的话却又碍于脸面而说不出口。大家完全可以肆无其惮地敞开自己的真实思想,谈不拢说声“bye”,谈得拢的尽管放心地进一步了解,增进友谊。

  但由于网络与现实的载体不同,透明度差,其难测性也就相应地加大。而“恋”之颠峰,是要跌回到现实中共同生活的。所以,要向现实中的“恋”发展,取慎之又慎的态度,当是不破的真理。双方都有意时,应该通过现实相互了解,然后再决定是否进入“恋”的程序,当是宜取之径。当然,进入这样的恋之程序,与普通的恋情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只是比过去多了一重网络的联系渠道而已。

  爱情,是浪漫与现实的结合体。有人说,爱情开始于浪漫,结束于现实。结婚后,经过生儿育女、赡养父母等一系列家庭活动,爱情,逐渐地演变成了亲情。网恋,也应该从虚拟的网络中走下来,回归到现实的社会中,让浪漫与现实结合,才能赋予其生命力。
 楼主| 夜未央 发表于 2002-12-31 06: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婆老公关于网恋的对话

  2002-01-10 11:52:14


  老婆:网恋的真实性如何?
  老公:千里外的公路上有百元大钞一片,能否捡到它,取决于那边人是否都是瞎子、呆子、傻子、疯子。
  老婆:电视上有一对青年男女恋爱成功,是真实的。
  老公:你能保证一辈子不从公路上捡到钱吗?
  
  老婆:为何总是拿“钱”作比喻?
  老公:因为每上网恋爱1小时,需向电信局交5块8毛钱。
  
  老婆:网恋可否理解成柏拉图式爱情?
  老公:不可以。因为对方可能是一位老头子或老太太,那样就会形成巨大代沟。而柏拉图与情人间是没有代沟的。
  
  老婆:网恋真的完全荒谬?
  老公:存在的即合理的,因此不荒谬。我刚才是指网恋的普遍性,不排除其个别性。
  
  老婆:你反对它么?
  老公:不。
  老婆:你支持它么?
  老公:不。
  老婆:中立?
  老公:好象是。更准确地说,我是个看客、观众。
  
  老婆:婚前,你是否考虑过网恋?
  老公:实践过。
  老婆:效果?
  老公:当我用网名“小狮子”时,无女孩追我;当我改名“蓝玫瑰”时,有一个整编75师的兄弟狂恋我。
  老婆:作何感想?
  老公:砸碎聊天室、OICQ!
  
  老婆:马尔克斯说:一个男人需要两个女人,一个用来爱,另一个用来钉扣子。
  老公:拜伦说过:一切悲剧皆因死亡而结束,一切喜剧皆因婚姻而告终。
  老婆:你觉得自己成熟了?
  老公:你知道,我每天中午、晚上各“冲浪”一次,因为我好奇。好奇的人都是不成熟的,包括老年爱因斯坦。
  
  老婆:我想去隔壁房间上网,与你作精神交流,如何?
  老公:拖地、洗衣、洗菜、做饭,谁干?
 楼主| 夜未央 发表于 2002-12-31 07: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给conicums的:网恋见面全攻略

2002:4:11 漠北孤星521  

  现代人喜欢做填空题,比如“将××进行到底” 什么的,老话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将网恋进行“到底”就是见面。

  “到底”是有魅力的,比如公子不名小时候在井边看着黑洞洞的井水,明知道到底是悲惨的结局,可总还是想“到底”一下,不过理智控制了自己而已。我们都不是安徒生笔下的那个大克劳斯,人家说水里有白送绵羊的仙女,他就相信了,并且跳下去。我们应该考虑一下,“To be or not to be?”。

  再根据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定律,“天上的星星到在地上是什么结局?一个大黑石头!” 其实是公子不名这么说的。网友见面一定会让你失望一点点,比如,男的有老婆,女的没容貌。漂亮的姑娘不上网,也不会上网。年轻的男人在网络上没有那么有魅力。

  也许您会看到,原来自己的情人是恐龙军团的成员。这时候,你先可以用皮鞋照一下您自己,看看也许和她有血缘关系,不要大惊小怪而失却地球人的身份,其实,你亲自看到这种史前动物是非常难得的,而且,这一类动物大多不像好莱坞的电影描写的像人类一样坏。当然您如果学过一些生物学,就知道青蛙其实是恐龙的后代,而且即使吻青蛙一百遍,它也不会变成王子。

  也许他会带一口袋礼物给你。“这是俺家种的花生、瓜子、红枣、杏儿……”——这个版本是三十年前的两地书爱情(早期网恋)的见面镜头。那时候,姑娘在见面前,往往在远处看看人,失望以后找卖报纸的捎个纸条说拜拜。

  现在应该有一些区别。现在可以打他的手机,说你的拳击运动员男朋友从国外回来,你去接他,来不了。

  见面的时候,如果你是女性,你不要和他聊得过久,也许他有老婆而且等他打酱油回家呢!如果你是男性,你要看看她的背后有没有一双仇恨的男性目光,你不要说“我是黑客我怕谁?”因为“刀客”比黑客更加厉害。你如果您发现对方和你是同性,您应该为他冒充女性欺骗您而生气。如果您也欺骗了他而冒充男性就歪打正着了。有时即使是异性,可是对方是小学二年级女生,这对您来说就是非常尴尬的事情了,谁让您这么笨呢?不过,您也可以潇洒地对她说,“我是什么什么导演,发现你的表演非常出色,想找你爸爸为你签约。”或者帮她辅导数学家庭作业之类的。
您不能对他公司的保安说“我要找一下贵公司的公子不名先生。”见面报网名要小声,不然你说你是“鬼见愁”,他说他是“温柔的疼”,也会吓着路人的。凡是以上情况,人家会以为是特务或者神经病人在接头呢!
上网的人是孤独的,孤独的人容易相爱。公子不名当然期望有情人终成眷属,无情人早点拜拜。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见面是网恋的结束。”(只不过不叫网恋而已,后面的话又是公子不名说的),也许您会继续爱她,X次见面后,把具体的她的头拥在你的怀里,轻抚她的秀发。也许您不会再爱她,就是大家说的“见光死”。不管如何,网恋真的在见面时到底了。

  公子不名说的,没错!
 楼主| 夜未央 发表于 2002-12-31 07: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城市和感情的边缘----评李寻欢的《边缘游戏》

   我们还是以引用本篇作品中很有代表性的一段话作为开始吧:

  “我现在终于明白,这个由游戏开始的故事终于还只是一个游戏,不仅因为它出现在一个游戏的空间里。其实它是否是游戏,也并不是我和风儿决定的,而是由这个故事本身决定的。这个物质世界自有内在规律,而我们的灵魂只是这个世界可怜的尘挨颗粒,没有丝毫力量。”

  作者为我们讲述了一段故事,正如题目所云,是一个边缘游戏。我理解作者所指的边缘,具有多元的含义。从“我”的居住位置来看,“我”生活在城市的边缘,每天夜里下网时会听到城市里所听不到的画家吹出的埙声。从“我”的心态和个性来看,并不习惯以“老候”为代表的,都市灯红酒绿的奢华物质生活。“我”生活其中,身不由已但若即若离,用旁观和批判的眼光坚持着自己的精神境界和行为原则,应付和敷衍着那些异己的现实境遇。

  “城市边缘没有高楼大厦,晚上也没有霓虹闪烁。城市边缘的人们都在并不很晚的时候就睡了。所以零点的时候,这西南城角就显得黑暗而宁静,那口破电钟的声音便分外孤寂而清晰。也许这个地带只有两个人还没有睡,那便是--画家和我。”这是“我”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孤独感和寂寞感。颇有些世人皆睡我独醒的意味,正是这种现实生活中的寂寥无奈和不满期待,奠定了“我”将在网络上投入强烈感情的心理基础,为本文后面情节的发生发展做了很符合逻辑很自然流畅的铺垫。

  可见,不仅在地理上,“我”在心理上,也是生活在城市的边缘的。

  从感情上说,“我”在理智和情感之间徘徊和挣扎。“我”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经常清醒的剖析和反思着自己的行为和周围的环境。这种形而上的思索,也许看起来很累,实际上却是一种我们同龄人经常具有的习惯。这种形而上的思索的结果,就是把具体的事件抽象化和概括化,进行逻辑和直觉上的推理和判断,获得一种能够让心理平衡和内心平静的结论性的决心或者情绪化的感慨。

  “我和风儿的‘网上情缘’只是一个游戏,这是因为我和她都知道这是一个游戏,并且我们都知道对方知道这是一个游戏。”“我”和许多网上厮混的朋友截然不同的是,他能够很清楚的说出来自己在做什么。比如与女主人公“风儿”,我和她经历了几乎所有网恋都基本相同的步骤:在聊天室一聊钟情,谈的投机说的热烈好感与日俱增互相思念彼此牵挂难割难舍,通过唱和对方发出的帖子进一步进行思想和感情的交流与共鸣,开始利用电子邮件洋洋洒洒甜甜蜜蜜鸿雁传情,字符已经不能解决问题改用电话谈心,声音不能解决问题再索取倩影玉照让朝思暮想的网络情人终于现出如花似玉的庐山真面目,静态的图片也不能解决问题所有的多媒体通信都用过一遍只好千里迢迢的赶来见上一面,见面之后便开始卿卿我我恩恩爱爱获得短暂和美好的一段恋爱时光,结局却由于种种原因嘎然而止或者不了了之的劳燕分飞雨打风吹去。

  正象很多过来人一样,“我”对此一切的发展过程和必然结果似乎也早已参透悟明。所以,“我”从一开始就很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是在和“风儿”做一个网恋游戏,因此他并没有也不可能付出和投入全部情感。

  即使当情感有些失控时,“我”也能及时的把它收放自如。“于是后来发现的一个现象让我感到很羞愧,那就是我竟然有时会隐隐地想:这要是真的多好呀。每当闪过这个念头的时候,我就感觉好象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似的。哎,网是一个游戏的地方,想入非非的人是可耻的。”

  想入非非的人是可耻的。

  这便是“我”对于网恋的态度。因为网恋本质上的游戏性和虚假性,决定了这只是一种在虚幻和空无之中获得满足的精神之爱。“想入非非”便显得很不老道和成熟,会给自己及网恋对手带来一系列的麻烦,破坏本来很美好甜蜜的网恋关系,提前宣告网恋故事的悲剧结束。

  这种见识和思想,并不是某个人杜撰出来强迫大家接受,而是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所形成的经验和教训,也许是相当一部分网虫对网恋态度的共识。

  所以“我”的思维方式有着强烈的“形而上”的特点和倾向。这种倾向经常会被误解为“很累”,其矛盾和苦闷的心态会被误解为“造作”和“矫情”,其沾满泪水和伤痕发自内心真挚的深刻见解和肺腑之言却容易被误解为“说教”或做年轻人的“导师”。

  其实不然。席卷我们这代人的人格主题还主要是爱国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结合。现在绝不会有什么人去做什么精神导师,树立这么一个王朔时代的对立面和靶子其实只能白放空枪,也只能说评论者还停留在王朔的话语圈和思维圈里没转出来。

  正是由于“我”的这种思维倾向,使“我”一直在感情的边缘逃避着。然而,网恋过程的美好,“风儿”的可爱,使“我”终究还是被感情占了上风。这种明知其不可为而却不得不为的态度,才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爱情终于从网络走进了现实。

  也许是作者对网恋宿命般的悲剧态度,他为这场风花雪月的网恋设置了两个现实中的障碍和困难,最终还是以悲剧性的结尾收场。一个障碍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同事恋人“刘佳”,她对“我”很有好感,并借助于其父亲的势力和能量实现对“我”的追求,使“我”遭受了很大的困惑和压力;另一个障碍来自于“风儿”那过于认真负责的家庭,也成为足以摧毁这场网恋的致命打击。

  其实这两个情节有些过于简单化和戏剧化了,显得不是那么真实。不过这两个障碍却是现实生活中阻碍网络恋情的千千万万个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中的代表和缩影。就算不这么写,作者也可以安排“风儿”出车祸死了,或者出国留学离开“我”了,或者在现实中另有选择和所爱了,或者“风儿”历尽感情沧桑不愿接受任何人的爱了,或者“风儿”身患重病怕“我”伤心而销声匿迹从此再也不见了等等等等,或者落入俗套,或者别出心裁,套用一句话就是“幸福的网恋总是相似的,不幸的网恋却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

  “我不知道网有什么好的。但是我知道我曾经生活在网里过的,有梦想,也有故事,一个从游戏开始又最终成为游戏的故事。”这便是作者在结尾处的一个段落,也就揭示了这篇网恋小说所描写的网恋,也许还包括所有的网络恋情,的意义和价值:这是一段无怨无悔的情感游戏,一首悲喜交加的青春歌谣,也是一段永远值得记忆和珍藏的人生财富。
xiaoxue 发表于 2003-1-5 17: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哎,想不到会变成这样?!
pyacmc 发表于 2003-1-5 23: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很全面的文章~~~:)

网络始终是个工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盘丝洞〓

GMT+8, 2025-7-4 16:50 ,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