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盘丝洞论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77|回复: 5

我国居民储蓄“消化不良”

[复制链接]
五湖四海 发表于 2003-2-21 02: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统计资料,2002年,国内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8.7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7.8%,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0%,简单说,也就是存款的增长大大超过了收入的增长。有人甚至给居民存到银行的过剩存款起了个名字,叫“超储蓄”。过高的储蓄增长是否超出了合理的范围?最近中国工商银行的一个数字也很能说明问题,仅春节前后的40天里,工行新增人民币存款就突破了1000亿元,比去年还多增252亿元。     
   
  背景:利息越低 存款越多
    有钱不花存银行,以备不时之需。在这一心态下居民的存款额也就这样越积越多。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利率处和国家统计局了解到了一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年我国居民存款的情况。  
    自1996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储蓄利息进行了八次较大幅度的降低,以一年期居民储蓄利息率来看,1996年5月1日开始将原来的10.98%的利息率下调为9.18%,1996年8月23日再次降低至7.47%,同年我国居民储蓄总额突破4万亿元,比1995年增加了将近1万亿元。1997年10月23日再次降息降低至5.67%,1998年3月25日再次降息降低至5.22%,同年7月1日又一次降息降低至4.77%,同年12月7日第三次降息降低至3.78%,同年储蓄余额则上升到5.5万亿。1999年6月10日降低至2.25%,2002年2月21日再次降低至1.98%,同年我国储蓄余额高达8.7万亿元。
   
  调查:存钱的仍占大多数
    这几年的储蓄有这样两个新特点:从储蓄种类来看,在2002年的新增储蓄存款中,定期储蓄占了56%,继续保持了较强的稳定性;从储户的结构来看,个人存款仍然占了大头,所占比例超过了85%。这几年为了鼓励消费和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国家曾多次降息,可总是不能动摇储户存钱的决心。是哪些因素在影响着大家,我们的记者在北京街头进行了抽样调查。  
    目前,我国的居民储蓄余额已经达到8.7万亿,已经连续7年高速增长。那么目前储蓄占个人投资总量的比例有多少,人们选择储蓄的原因又是什么,记者带着调查问卷在街头进行了随机采访。  
    经过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记者发现,所有被问的人,都把自己的余钱的绝大部分存进了银行。这次一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其中有六成的人,储蓄额占到了家庭投资总额的70%,另外还有三成的人,把80%以上的余钱放进了银行。  
    居民:“因为我们上班,每月都有稳定的收入,钱一般都存起来了。大部分至少一半是储蓄。只是觉得钱没有地方放,就放在银行。”  
    那么这样的储蓄额度对于个人来说是不是最好的投资方式呢?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教授。  
    他说:“这个跟我们的市场发展有关系。因为目前是金融市场初期发展阶段。其他渠道可能比较狭窄,目前总的投资渠道还是比较单一。”  
    赵锡军教授认为储蓄已经成为大部分50岁以上人群的首选投资方式,并且他们不太容易改变这种观念。尽管从1996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进行了八次较大幅度的降息,但人们对于储蓄仍然有很大的热情。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储蓄相对较为稳定成为人们选择储蓄的首要原因,有67%的人选择了这项,其次是由于暂时还没有找到别的更好的投资方式,排在第三位的因素是为养老,防止疾病,防止失业。  
    居民表示,储蓄风险小。“说白了现在没人图储蓄的利息,图个稳定,因为银行比较保险。”  
    今年人们对储蓄依然是情有独钟,还是有了别的考虑,通过调查,记者发现选择储蓄与正在考虑其他的投资方式的人数一样多,都占到39%,另外选择投资股票占到15%,还有13%的人选择投资房地产。虽然目前主要还是选择储蓄,但是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会尝试别的投资方式。
   
  专访: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歧
    存款多了,一方面说明老百姓生活富裕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存款过高对于我们国家的整体金融运行也有不利的方面,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歧多年来一直在研究我国居民存款及银行利率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我们对他进行了采访。  
    2002年居民存款的增长比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高出了7.8个百分点。有人认为这一差额就是一种超储蓄。而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则表示,从经济学上说,他并没有看到更多超储蓄的概念。“经济学上有一个高储蓄的概念,是指居民可支配的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率一般达到20%以上到30%。”  
    记者:“我国算不算是高储蓄国家呢?”  
    曹凤岐:“我国的这个比例可能是35%-40%之间,应该是高储蓄国家。去年,整个的居民拥有的金融资产储蓄存款占了67.4%、股票投资为7%、国债的投资是8.8%、基金的投资占5.4%、人寿保险有1.9%。储蓄占的比例这么大可能反映了直接的消费不足,就是说有一些人大概是收入也不高,或是下岗,或失业,那么一些钱他们是不敢花的;也可能是有一部分人准备买房子、汽车,但没办法一下子买下来,所以要储蓄起来。我们8次降低利率是希望居民能够把钱从银行取出来进入股票市场和投资其它的一些方面。由于我们的股票市场还不够完善,很多居民进去以后风险很大。除了国债外的其它债券,如基金市场都不够发达,保险也不够发达,应该说居民参与投资方面也是不足的。  
    记者:”如果这个存款额继续攀升或居高不下,那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哪些不良的影响呢?”  
    曹凤岐:“储蓄是用国家银行来进行运用的。而我们的投资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除了银行的融资和投资外,实际我们还有很多直接的投资,如通过证券市场。而银行目前的贷款和各方面效率也不够高。所以在这个时候大家都把钱存到银行,实际对银行也是一个压力。另外,我们要发展资本市场和其它的一些融资渠道,但老百姓的钱又不能够进到这个市场或者我们的渠道还没有畅通。所以这对整个中国的投资和消费都不是很有利的一件事。”  
    如何消化掉这些过剩储蓄呢?专家有不少意见,诸如完善有关社会保障体系,让老百姓消除后顾之忧;另外应该大力发展和规范资本市场,完善消费信贷体系,促进银行储蓄向投资和消费的转化;当然,老百姓过分依赖存款的传统心理也会慢慢调整。
   
《经济半小时》
海明 发表于 2003-2-24 07: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政策的走向决定了储蓄的多少
只有好的政策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没有发财的道路,尽是花钱也不是办法么
狐狸 发表于 2003-2-27 05: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刺激消费。
 楼主| 五湖四海 发表于 2003-2-27 05: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因素是一个,另外中国人传统思想也是其中一个。。。。
狐狸 发表于 2003-2-28 07: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国人正在转变传统的消费理念。
有的人已经转变了,是个好现象。
 楼主| 五湖四海 发表于 2003-3-3 04: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我认为这是极少数,上一辈的还是老思想严重。新一代的容易接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盘丝洞〓

GMT+8, 2025-7-4 18:03 ,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