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盘丝洞论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29|回复: 3

[转帖]人造洪水猛兽——网瘾

[复制链接]
夜未央 发表于 2005-2-4 00: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人因为无奈,往往会从生活中寻找一个可攻击的目标,借以解脱眼前的困惑。人们又总是可以轻松地发现这样的目标的。令人惊讶的是,这个被用于宣泄而遭到攻击的目标在那时竟会不加反坑,任人摆布和诅咒,甚至不加抵抗。
      终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样看似不堪一击的敌人还是否敌人,并且要开始怀疑它的存在。
      这个敌人曾经是牛仔裤——被认为是一种来自于腐朽国度的没落文化的产物;
      这个敌人曾经是男人的长发——被认为是流氓、变态、堕落、危险以至反动的标志;
      这个敌人曾经是气声唱法——被认为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靡靡之音,非健康思想的精神鸦片……
      当孩子们沉迷于网络世界,而漠视了学习;当孩子们逃避校门,躲进网吧……整个一代历经文革历史而走来的父母们面对自己的孩子所做的不可思议的行为,他们发现自己已像那个寓言里的黔驴一样无奈,他们便又一次创造了一个叫做“网瘾”的敌人。并且由此深层追究及至网吧,及至网络游戏、及至网络聊天,甚至追至计算机终端……
      人们因此而极其自然地产生了强烈的杀死敌人的愿望——戒除网瘾。而当这个愿望产生的那时刻,时世造英雄而诞生了“救世主”意义上的个人英雄……一切都来得那样顺理成章。
      您指望能够让您的孩子去武汉排队,去接受一个人牧师般的说教?您认为成千上万的父母和孩子应该去排长长的队吗?而当您听说您的心目神圣,救世英雄又在传教的同时纠缠于版权之争、名誉之争、真假之争的世俗……您心目中的圣明还是那样夺目么?您还认为那声嘶力竭的奔走呼号十分的魅力吗?在戒除“网瘾”的不归路程上,您难道没有一次对自己的行为哪怕产生稍稍的困惑?您的戒除网瘾的行动业已时日,可有获益?这便是潮流的悲哀。倘若此刻您在万千人众趋之若骛之时,立定而回首,闭目而思想,那么您是否另有所悟,另有所得?偷空不妨这样去做。
      我们从来采取极端措施加以制止的东西,为什么到终了依然被合理地存在着,像那牛仔裤,像那长发,像那流行音乐一样经久不衰。为此我们为什么不去做一次逆向的思索呢?
      这时,你们发现所谓戒除网瘾的手段竟然充斥着情绪的诉求和抽象的说教而难以操作。当孩子们被架在“电椅”上聆听天外之音的那一刻,他们表现出的懵懂表情以及被动接受时的无奈眼神就是你们希望的醒悟吗?当问及孩子们效果如何?您满足于孩子们那在名人暗示下的反应。您想没想过这也许只是追星年代里的孩子们零距离名人接触后的欲望满足?孩子们的听后感言是不是更像牧师言论的背诵,您敢说您懂了吗?
      2004年12月27日清晨6点,天津的13岁孩子张潇艺从24层高楼飞跃而下,给我们带来的仅仅是“网络的祸害”吗?孩子的行为引来了公安部长的亲自过问;孩子的行为引来了封闭网吧的红色恐怖行动;孩子的行为亦引发了更大范围里父母们的对于网络的谴责;孩子的行为甚至终于引出了盛大陈天桥鬼使神差般的登门谢罪——陈秘密赴京寻访高参欲求逢凶化吉之策。
      张潇艺留下的遗书表明他难于区分现实和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他的遗书里提及了三位知心朋友:大第安、泰兰德、复仇天神,他们都是网络游戏《魔兽争霸》中的角色。他甚至留下遗言,希望同学玩游戏时能回想起他。
      孩子的遗言清楚地告戒人们,孩子们在现实世界里无法寻得寄托,在网络世界里却得到了唯一寄托。寻找寄托是错误吗?在你没有营造出合适的寄托去做分流的情况下,父母们的失误该怪罪于你们认为尚不能意识自制的孩子们吗?
      当我看到张潇艺的绝笔“来世如果我还是人,我一定会是最好的孩子的!”忽然一个更危险的信号从我大脑里闪过:我们是不是在因为无奈而寻找一个可借以攻击的目标时,恰恰把孩子们唯一得以寄托的虚拟世界的事物(无奈的寄托)描摹为妖魔鬼怪,使孩子们对命运中这唯一可以寄托的东西也感到了些恐惧,感到了些失望。你们在为孩子制造一个恐怖的寄托物,这不能不说是张潇艺走向绝路的重要原因。
      当我们武断告戒孩子们网络是洪水猛兽,是毒,是瘾的时候,有没有给孩子们一个可借以寄托的目标呢?没有!所谓的“戒网瘾”的专家们并没有这样去做,尽管他们的动作声势浩大。父母们更没有这样去做,却只是请神拜佛,以求近乎玄学的高人指路。而当张潇艺发现自己所喜欢的网络游戏竟然如此遭人唾骂、遭人谴责,他们心目中最后的寄托从而黯淡,从而消失,那么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可以说自己非常充实呢?戒网瘾的专家恰恰在此处没有提供任何可以用以移情的目标。
      当人们由戒网,至游戏,至网吧的时候,有没有忘记当前游戏产业在全球的凶猛潮势?有没有意识到当今世界经济领域里游戏产业的至关重要的地位,想没有想过,一但中国没有了游戏产业,中国的经济是否会出现一个不小的负数?面对这些问题美国在戒网瘾吗?日本在戒网瘾吗?美日的孩子们也遭遇着网瘾的毒害吗?我们不能不对自己国策的战略规划上考虑一次更加浩大的工程。
      陶教授大概至少在此须得澄清由于他给人们带来的如此方面的视听错位——网瘾真的是洪水猛兽吗?
      中国自古有大禹,其人治水讲求导与疏而非堵;李冰治水因为“有道亦有法”,科技为先,方才创造出令今人也难以取代的“都江堰”。反之如若请李白,充其量也只是表现些“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回头”一样豪华的无奈。
      我们终于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孩子们所热衷的网络游戏里的虚拟,正反映了孩子们对现实中自我角色的追求的不欲。
      在结束本文之前,让我们阅读几段大家认为已深陷“网瘾”的张潇艺在遗书里的语录,从而检讨我们的父母以及戒网瘾高手们是否知道孩子们的虽显稚嫩但显示健康、显示着渴望向上的强烈愿望。后记:

“我崇拜的是SHE、守望者,他们让我享受到了一种快乐的感觉。我有三个知心朋友——大第安、泰兰德、复仇天神……”
“师父,小徒弟走了……以后,你要高兴的(地)活着哦!不要天天对别人那么不好。要知道别人也有别人的想法的。玩魔兽的时候要记着我哦!”
“给暗夜小组的朋友们:保护好大自然,好好学习,好好玩,好好生活哦……我要在我死后的地方继续发扬SHE、暗夜精灵的!”
“我是个没(用)的垃圾,光会让他们失望”“立下的誓言许多都完不成。”
“我忐忑不安的(地)等待着,等待着泰兰德的回归,时间仿佛放慢了速度,一分钟像一小时那样流逝。会怎样呢,我乱想着。”———张潇艺的网络笔记

      令人失望的是,就在张潇艺自杀20天后的1月16日,共青团中央、中央综治办、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在全国启动“为了明天——青春自护远离网瘾行动”。这无疑是又一次缺少宏观意识和方法的管制行动!而这样的事情还会持续蔓延……
      顺便告诉与我同龄的父母们:我也有一个初二的男孩子。他亦喜欢网络游戏,但他不迷恋,因为他要经常完成我们的相约,旅游、读书、逛街、吵架、互不礼让、包括上网游戏……记住,你要记着儿女,不用记着陶教授。国际歌还有一句没有作废“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P>
 楼主| 夜未央 发表于 2005-2-4 00: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逆大潮而思考,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宽容对待异己
随大潮,尤其是带有洗脑性质的大潮,我觉得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嘿嘿。
无情者 发表于 2005-2-7 12: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朋友就是患上了这个病,现在和结婚2年的老婆离婚了</P><>我也有“网瘾”</P>
 楼主| 夜未央 发表于 2005-2-12 19: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吧私设包房难道也违法?

导读--难道网吧设立包房真的就违法吗?真的就会对未成年人造成危害吗?



  网吧作为依法设立的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积极参与者、网络新经济有利载体、第四媒体传播平台、体验性文化桥头堡,为中国的互联网启蒙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立
下了汗马功劳。然而这两年媒体针对网吧的口笔朱伐不计其数,细观这些文章会发现一个共同点:以保护未成年人为名义,处处找网吧的茬,甚至不惜将网吧的妖魔
化。



  关心、爱护未成年人是好事,但是不能为了保护而保护,不能以牺牲别人的合法利益为条件。笔者最近发现很多人对网吧设立包房持一种批判意见,家长认为包
房危害了其孩子;警察认为包房增加了治安案件发生的可能,对孩子也不一定有好处;文化局的相关人员表示设立包房必须进行严格审批,否则违法;社科院研究院
的研究员认为出现网吧包房,说明行政监管有疏漏,网吧还在和行政监管斗法,对保护未成年人没有形成共识。难道网吧设立包房真的就违法吗?真的就会对未成年
人造成危害吗?非也。



  网吧是依法设立的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的营业场所,只要是合法设立的网吧,自然依法享有自主经营的权利,这些权利包括自主定价权、自主采购权、自主生产
经营决定权等等,这些权利中当然包含自主决定是否设立包房的权利。只要其合法经营,不在包房中从事违法经营即可。从常识和实践上来看,经营者为消费者设立
包房是为了更好的提供一流的服务,满足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是一种正常的市场经营手段。比如国家批准设立的中青网络上网家园、武汉的星网吧中都设了专门的豪
华包房。因此网吧业主私设包房并不存在违法性。



  以禁止设立包房或者设立必须经过审批以保护未成年人的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被网吧业界奉为圣经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明确规
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在营业场所入口处的显著位置悬挂未成年人禁入标
志。”而国务院2004年出台的《关于开展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的意见》也明确规定“要严厉查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行为”。也就是说网吧
中设立的包房并不是给未成年人设立的,即使有些网吧接纳了未成年人,那也是相关执法机关日常监管存在漏洞,滋生了黑网吧,而和合法经营的广大合法网吧无
关。



  保护未成年人、教育未成年人是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责任,还是别老是推卸自我的责任,拿网吧做挡箭牌或遮羞布的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盘丝洞〓

GMT+8, 2025-7-3 09:17 ,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