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盘丝洞论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79|回复: 2

拎不清和“没人情”

[复制链接]
夜未央 发表于 2010-10-28 13: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ygones的“养老防儿”一文,描述了而今家庭的诸多怪现状:  

“同事甲,两个儿子,大儿子家生活不好,所以她的退休工资月月都得贴补儿子一些,二儿媳怒了,说她一碗水端不平,因此几年如一日的不跟她说话,连招呼都不打。今年,二儿媳突然开始跟她说话,她喜出望外了几天,二儿子上门来,说他们要买车,差五万块钱。这位阿姨赶紧凑了五万块钱给二儿子拿去,然后自己开始省吃俭用。我妈感慨,她自己的风湿那么严重,关节肿得可怕,洗东西都舍不得用热水。同事乙,刚退休一年,外孙出世,老伴远赴姑娘家常住带孩子,留着老头一个人在家。老头没人照顾,天天凑合着到各家吃饭,一日自己在家心脏病突发,两天后被邻居发现的。同事丙,只有一个儿子,刚结婚,儿子儿媳对他们非常好。我说这个还不错啊,我妈哼一声,说当然不错,都是用钱买来的。儿子儿媳的新房新车都是公婆出全资买的;公公很会做饭,于是每个周五,儿媳亲自打电话给公婆,定周六要过来吃的菜单,于是公婆就得大肆去采买,媳妇点什么,周六就吃什么;儿子的新家每周有小时工去打扫,钱是公婆出,公婆家,至今都是婆婆自己打扫。”

这是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父母不像父母,儿孙不像儿孙。大部分家庭的矛盾,可能是几代人关系拎不清的矛盾。很多孩子在啃老,尤其是一些媳妇,奉养就不用说了,啃老也是常事。我从来瞧不起啃老的人,一个个成年男女,不缺手不缺脚,日子紧有紧的过法,松有松的过法,居然跑去掏老人腰包,多大个出息!这廉耻感和做人起码的自尊都跑哪里去了?

不过老人啃孩子的,我也听说过。我们老家一晚辈,娶了一外地女子,把家里钱都花光去聘过来,这女子什么特长没有,好吃懒做,生了个孩子,娘家头一回添外孙,居然还伸手找女婿要钱,说娘家要摆酒席庆贺。我听说,恨不得要过那父母的电话,痛骂一顿,世上哪有这样做父母的?生了个女儿当摇钱树,怎就不为自己女儿想一想,人家小两口这下也有自己的孩子,正是要钱用的时候,你把人家钱财搜刮一尽,小两口日子以后如何过?可是这种例子并不罕见。大家别误以为现在是21世纪,人的旧观念改变过来了。还有很多做父母的,把儿子当宝贝,女儿当外人,恨不得卖了换钱,迫不及待地要收回投资。我很想告诉那对狠心的父母,如何就不想想,不肯培养自己的女儿,让其有生存的基本技能,这已经是一失职。到了男方,男方负责她一辈子,你让人承担这么大责任,自己不过是甩掉了一个包袱,还想借机捞上一把,就错上加错了。哪有这样做人的?这种情况下,我那晚辈为人忠厚,不像他人来找你啃老,已经十分不错,居然还这么为老不尊,找人要钱,安的何心?

看曾国藩家书,发觉中国古代在家庭关系上,是有很多优良传统的,若不是过去那么起劲地废弃,而今也不至于这样混乱。古训所称的“上慈下孝”,是一个中庸、平衡、相互支撑的关系。这个关系的维系要靠各方自觉,靠传统一代代的传扬,靠家族对于荣誉的集体看护。倘若这个社会能“克己复礼”,沿袭儒家旧俗自然不错。倘若不能,人都失去了道德的自律,以至于上不慈下不孝,关系搞得那么纠结,真不如像美国人这样“拎得清” ——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这都是笼统的描述,各个社会都多样的做法。

我感觉美国人一代与一代的关系理得比我们清楚,道是无情却有情,每一代都留足了自己的空间,不像我们弄得这么拧巴的。对于子女,平常的观念会认为子女是人生的祝福,没几个人会认为子女是自己个人财产的。一个社会共识是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人格独立,并不隶属于父母,更不要说是财产。所以如果父母虐待孩子,会被社工带走,父母会被剥夺监护权。至于拿女儿当摇钱树卖钱的,更是匪夷所思,美国人嫁女,多半是女方出钱置办婚礼的,也没听说过有人说女儿是赔钱货的。

和中国扶上马送了一程又一程的做法不同的是,美国青年独立的时间早得多,美国家长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现在好多中国家长不但给孩子供完大学,还奋斗着帮孩子付首期甚至直接买房子,把孩子变成扶不起的阿斗。人天性中都有懒惰的一面,作为子女,当然会觉得有人支持,少吃点苦更好,这种情况也怨不得孩子,是父母自己造就的。

我们以前常说美国人“没有人情味”。美国经常有老夫妇自己住,甚至一个人,养狗养猫。其实有的老年夫妇,并非被子孙遗弃,而是自己根本不愿意和孩子一起,而希望独立自主。而子孙尊重他们的意见,愿意成全他们,让他们有自己的独立和自在。说这就是美国人不“孝顺”,未免冤枉。我们说的子孙绕膝,热热闹闹才是福,问题是几代人在一起问题,婆媳之间,爷孙之间,长辈帮着带孩子,矛盾也不知多少,这种抱在一起“死磕”,赢了面子输了里子,甚至最后每个人都是一肚子气,不知又是何苦?

我们老家有句话,“草屋年年盖,一代管一代”,意思是人生责任一代代传承,但是需要适可而止,不能无限制地管下去,带完了儿子还要带孙子。美国人一般情况下,更重视核心家庭的作用。这一点在签证的时候都能看出来,一些老年人说过来给儿子女儿带孩子反被拒签,因为签证官认为这是子女自己的事情,隔代带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再说他们认为带孩子也是一“工作”,老年人来旅游,结果给儿子女儿看孩子,岂不抢了美国托儿所(一般是收费的)的工作?如果是夫妻分居,一方要到美国团聚的,签证很少失败的,因为让夫妻分开他们基本上认为是不人道的。

人老的时候,社会也会照顾,且不和子女收入挂钩。有不少华人家庭就钻了这个空子,比如有的家庭儿子是医生,收入非常高,但是父母(前提是美国公民,或持有绿卡)则申报成无收入,结果照样可以申请免费医疗(medicaid),申请象征性租金甚至免租金的老年公寓。因为在申请这些的时候,受理的官员是不会去问子女的经济能力的,这基本上是把老年人的赡养给社会化了。这也是一个社会保障问题,由此我想,中国人几代人之间的怨愤,追究起来,当然有伦理道德体系的破产的原因。可是破产的,岂止只是伦理道德体系呢?

VIA
 楼主| 夜未央 发表于 2010-10-28 13: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富养穷养不如当人养

昨日所写的博文“拎不清和‘没人情’” 成了我写博六年来最热门的文章,引发了读者诸多讨论,我想可能是因为代际关系的话题,关系到千家万户吧。人际关系是一个很微妙的东西,可是搞得好与不好,还是一个家庭从小的教养问题,与每个父母灌输的价值观有关,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后来的做人,以及家庭的幸福或者不幸。

近看明笔记《五杂俎》,看到了这么一段话:“京师妇人有五不善:馋也,懒也,刁也,淫也,拙也。余见四方游宦取京师女为妾者,皆罄资斧以供口腹,敝精神以遂其欲,及归故里,则撒泼求离,父母兄弟群然嚣竞,求其勤俭干家,千百中不能得一二也。”当时京师女落到这种五不善的地步,多半是因家境优越,无需为生计发愁,出嫁之后,还带着这一种所谓大户人家的生活习俗(有些是装出来唬男方的),以至于用今天的话来说,在小家庭里产生了“文化冲突”,求其勤俭持家则不可得。这种女子,往往成了一无是处的大花瓶,花瓶易倒易碎,所以还得呵着护着。当时一些人在外做官,为了虚荣娶京城女子,娶回去成了成了烫手山芋,成了贪欲无度的无底洞。早知如此,倒不如娶个本乡本土贫寒人家的贤惠女子。

我们这个价值观混乱的时代,充满了似是而非的“民间智慧”,所谓穷养儿子富养女,便是其一。明代的谢肇淛颇有先见之明,直接宣告了21世纪所谓“富养女儿”一说的破产。那些养尊处优的女子,出嫁之后,竟成了他人的祸患,至于她们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不切实际,又没有能力去适应新环境,及时调整自己身心,以至于“撒泼求离”,岂不也是痛苦万状?

穷养儿子富养女儿这个说法表面上看很有吸引力:女儿家需要呵护,需要让她知书达理,而男孩子需要懂得艰苦创业,从来纨绔少英雄。但这个说法全然缺乏现实的根基。高官和巨富的子女,用钱堆起来养,去伊顿的哈佛的普林斯顿的多了去了,不论是儿是女,想穷养都不行。穷人家的孩子,即便是女儿,也难有富养的根基。所以对他们来说,这穷养富养的说辞根本就没有用处。倒是一些不上不下的白领家庭,被这“富养”的谬论拖累,送孩子学这学那,呵着护着,累得够呛。这些学习当然没错,可是文艺素养和做人的高低,并无必然的联系。有了一些文艺素养的人,还会不会张嘴骂人?当众撒泼?看看文艺界的那些丑陋表现,这结论就一目了然了。再者,女孩子在家你这样那样当花呵护,一放出温室,遇到那样这样的困境,立刻蔫了残了,岂不也是害了她们?倒不如当初多给些磨练了。很多“富养”女孩的父母,抱定让孩子嫁给富贵人家的打算,然而你未必能抓到这一手好牌。 人生有着无数排列组合的可能,你永远无法知道生活怎样给你出牌。再说一生的幸福,最终还是靠那婚后的相处,以及此前做人的磨砺,这未必和富贵与否有多大关系。 换言之,这不是一个嫁人的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

少时的家教,与其它教育一样,不外乎知识、技能与态度。中国家庭的教育多功利,重知识和技能。古人教导我们教孩子“知书达理” ,可现实当中,屈于升学和成才的压力,大部分家长删繁就简,只顾知识和技能,而关于人生态度的教育,则少之又少,以至于知书者未必达理,达理者未必知书。坊间流传的育儿书籍,哈佛女孩耶鲁男孩何其多也!而在这哈佛耶鲁故乡的美国,我倒是没有多少这样的书籍,却有很多如何培育男孩,如何培育女孩这样的书籍,基于男性女性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来指导,教育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让他们成为体格心智和品德健全,能独立去生活的人。大部分家庭看的都是这类的书,所以孩子将来管他成才不成才,好歹大部分情况下,人是个健康的人。

我劝天下父母,不管养的是儿是女,当成一个人来养,带着爱去养,照着孩子禀赋的差异去养,要比笼统的穷养富养重要得多。至于最终是富是贵,是贫是贱,并不在你我的操控之内,你不能带着买彩票的心态去过日子。人过日子说穿了就是就地取材。你的料子做不了满汉全席,若能做出几盘可口的家常小菜,不亦幸哉?
VIA 富养穷养不如当人养
 楼主| 夜未央 发表于 2010-10-28 13: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 中年中产

转自,中年中产,黑体为南桥所加  

在网上闲逛时看到有人说,只有一根筋才值得热爱。这句话让我想到了南桥。我觉得我跟他最显著的区别就是,他比我一根筋。我们都曾经做过翻译,都曾经痛骂翻译的吃力不讨好,不同的是,我放弃了,而他一根筋的坚持了下去。如今,我看到他那一本本的译作,回头看我自己,只剩汗颜。我们都写博,都曾经或深或浅的思考,不同的是,我被骂声阻却,他却越战越勇,干脆把自己的博客开到了网易那个随便写句话就有一堆人上来骂的高危地段。回头看我自己,我更是只剩汗颜。

南桥在最近的一篇博客里引用了我写的“养老防儿”,发表了一些他的看法,果然,又引来骂声无数。看到这些,回头看我自己,我只希望,骂他的人不要一路追到我这儿来。我是懦夫,实在惧怕谩骂甚至人身攻击。大家不过都是看到一些社会现象,发表一些自己的感慨和看法。我等本是草芥一名,说的这些,无论对错,上不影响政府决策,下不对抗百姓生活,也不靠着这些博名夺利,愿意看您就来看,不愿意看,大可当我是个白痴,不跟我一般见识就是。非要跑到一个人的地盘上来指着鼻子骂这个人是个白痴,在我看来,着实不够厚道。所以,如果我思我想与哪位的谋略不符,是小的我的不是,但务请不要谩骂,您不来就是。

好,免责条款写完,我接着感慨养儿和养老。似乎有相当一部分认为,中国的社会体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而其他国家都很和谐,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谩骂南桥的过程中指出,如果父母不掏钱,儿女就一辈子买不起房,如果儿女不管父母,中国的社会保障体制会让父母老无所养…。但其实我觉得并不是这样的。我从未在中国以外的任何其他国家生活过,但窃以为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制度,都会有其弊病,除了乌托邦,这世界上大抵没有什么完美的制度。

大家看似疯狂向往崇拜的美国,其实医疗社保体系也是千疮百孔,很多不太穷的穷人也照样没有医疗保险,看不起病,很多不太富的老人照样生活得非常拮据。就我所认识的美国人来说,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也大多很不体面。我上大学时的一个外教,后来在美国的一家航空公司任高管,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麦当劳炸薯条。特蕾莎同学现在自己在中国开公司,年入百万,可也是在近四十岁的时候才和妹妹一起在美国合买了自己的第一套房子,三十年的贷款,现在妹妹自己住一半,租一半,用租金来还贷款,自己住的那一半还没有装修好,妹妹自己一边攒钱一边一点一点蚂蚁搬家的装修。

回到中国来看我们身边的人,我95年大学毕业,属于统分统招的最后一届,当时叫什么“双向选择”。学校不是名牌,我们毕业并不好找工作,我周围我们一帮外地学生,当年为了留京,第一份工作都不好。我留校,第一个月的基本工资是300块钱,课时费是10块/小时,在校外代课是40块/小时。查尔斯何去了一家私企做销售,第一个月的工资是600块钱,剩下的全靠销售业绩。同一时间,家在北京的同学去了外企做秘书,第一个月的工资是5000块人民币。我至今记得,提起工资的时候,那个去外企的同学跟我说,你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我缴税的。刚毕业那几年,我住的是单位的半地下室宿舍,查尔斯何租着平房烧着蜂窝煤炉。今年我大学毕业15年整,这些同学们,现在都三十七、八岁,都没有当司长的爹,没有当董事长的姨,也都有房有车,算不得大富大贵,可也应该算迈入中产了。

就我个人感觉而言,大部分人,如果不是含着银匙出生,都是需要这十多年的奋斗过程的,不论这个人生在中国还是美国。含着银匙出生的人,无论在哪儿都会获得一些起始特权,但毕竟,不是每个美国姑娘都能有切尔西·克林顿小姐的豪华婚礼,而中国的豪门出生的孩子们如今可能在瑞士也有游艇。

作为普通人家出生的我们,其实也有多个选择。我们可以选择什么都不做,只是骂天骂地骂社会,仇恨出身的不平等;或者为此怨恨父母为什么不如人,把所有的不如意都归咎于他们;或者谋划去抢银行或者买彩票,祈望着一夜之间能够暴富;或者,我们可以选择告诉自己,努力奋斗,假以时日,我们可能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中产生活。只不过,综合考量而言,我个人认为,最后一种,风险最小,且投入产出比最为可靠。

中产之时,大部分人也已中年,这时候能做到,也不外乎是为自己准备养老,让自己老有所养;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让他/她将来能够独立奋斗;对父母尽一些力所能及的孝心,让他们晚年安乐。有偏激的人瞧不上这些,觉得我们这样奋斗一生买来的房子可能还没比尔盖茨家的洗手间大,实在寒酸。嗯,的确,盖茨先生我很佩服,他家洗手间的一砖一瓦都是他自己挣来的,他确是楷模。但盖茨不是家家都有,如果我有孩子,他能做到我周围这帮朋友做到的这些,我就已经欣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盘丝洞〓

GMT+8, 2024-5-24 01:00 , Processed in 0.65923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